正文复制
在XX系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系统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问题分析会,更是一次责任压实会、任务部署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们系统上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环境污染防治作为一项重大ZZ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从最新的监测数据来看,我们的工作是有成果的。截至2025年7月,我县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出厂水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浑浊度、氨氮、菌落总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自行检测报告也表明,其出水口的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控制在国家一级A标准限值以内,污水处理效能持续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XX领导班子,向奋战在环保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环境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
一是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基础尚不牢固。虽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污水处理厂的指标向好,但我们必须看到,部分支流河道、城乡结合部的水体环境仍不容乐观。一些历史遗留的污染问题、隐蔽的排污口尚未彻底根除,一遇到极端天气或监管松懈,水质反复的风险依然很高。我们的一些河道在特定时期,水面漂浮物、岸边垃圾问题时有发生,离“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是农村环境整治的短板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地区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根据前期的排查,我县部分村庄存在黑臭水体,其主要污染源是分散的畜禽养殖废水和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排。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也通过沟渠水网对下游的主干河流水质构成了潜在威胁。县财政虽然计划投入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黑臭水体治理,但这笔钱怎么花、效果如何,需要我们精心谋划、强力推进。
三是污染源头管控的系统性还不够强。当前,我们的污染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末端治理阶段。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这“三源共存”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偷排漏排现象偶有发生;城镇污水管网还存在空白区和破损点,污水收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都对水土环境构成了持续压力。这种多源头、复合型的污染特征,给我们精准溯源、系统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四是长效监管机制的闭环还未完全形成。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一些干部还存在“重突击、轻常态”“重治理、轻管理”的思想。专项行动时轰轰烈烈,过后则可能出现反弹。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有待加强,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还不够顺畅。特别是“属地管理”原则和“河长制”责任的落实,在“最后一公里”还存在层层递减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对分管领域的生态“责任田”认识不清、巡查不勤、处置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