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财政局长在局机关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坐在一起开这个座谈会,没有准备冗长的材料,也没有设定严格的发言提纲,就是想让大家松松弦、说真话,聊聊上半年的酸甜苦辣,碰碰下半年的思路火花。窗外蝉鸣正盛,楼下的梧桐叶绿得发亮,可我知道,大家桌上的文件堆得比树还高——刚才路过各科室,看到社保科的小王还在核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补贴台账,预算科的老张电脑屏幕上还亮着专项债项目的资金分配表,办公室的小李抱着一摞基层调研记录往档案柜里归……这些场景,让我想起年初上班第一天,大家在会议室墙上贴的那句话:“财政人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星光。”
一、回望来时路:在破局攻坚中淬炼“财政底色”
算起来,2025年的进度条已经走过三分之二。这半年,对我们来说是极不平凡的半年。记得春节刚过,市财政局就收到了省厅发来的“提醒函”——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影响,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增速较年初目标低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教育“双减”课后服务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升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等8大类民生项目集中进入资金拨付高峰期,“保基本民生”的压力比往年大了三成。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志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我翻了翻上半年的工作日志: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6亿元,虽然增速放缓,但我们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挖潜非税收入,硬是多争取了3.2亿元的可用财力;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78%以上,其中老旧小区改造投入1.8亿元,惠及居民2.3万户,比去年同期多了4000户;更让我欣慰的是,在专项债项目谋划上,我们打破了“等上级给项目”的惯性思维,由预算科牵头、各业务科室联动,组建了“项目谋划专班”,仅用3个月就储备了12个符合国家投向的优质项目,其中“智慧农业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一次性通过财政部评审,争取到专项债额度2.5亿元——这是近三年来我们单笔最大的专项债项目。
这些数字背后,是大家的辛苦付出。我记得3月份专项债申报最紧张的时候,经建科的陈科长带着科室同志连续两周住在办公室,为了核实一个冷链物流项目的投资强度,专门跑到临港开发区蹲点三天,跟着企业会计核发票、对合同;社保科的李姐为了精准测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标后的财政补贴缺口,把全市12个县区的参保数据翻了个遍,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最后提出“分档补贴+动态调整”的方案,既保障了困难群体权益,又避免了财政资金“撒胡椒面”;还有办公室的同志,为了配合巡视整改,连续加班半个月整理台账,有位老同志腰椎不好,疼得直不起身,就趴在桌上继续核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