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我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X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刚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县、*区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讲得都很好,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坚持把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前一阶段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一是沟渠保洁控污力度持续加大,水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大力开展清渠清沟行动,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河道、水库、沟渠等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有效清除了各类垃圾和漂浮物,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共出动360余人次,打捞河道、水库杂草及其他漂浮物220余吨,清理淤泥、杂物150余立方米。同时,大力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行动,不断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确保生产生活垃圾堆放有序、清运及时,从源头上减少了生活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县通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5%以上;*区加强对城乡接合部、河道沿岸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清理力度,累计清理各类垃圾80余吨,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二是水资源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统筹抓好“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淮水体修复”等重点项目,对全域范围内的水体进行系统治理,包括水体联通、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条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治理长度达到公里,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在入淮水体修复方面,我们投入资金亿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入淮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标准。市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万余株,建设人工湿地亩,有效净化了水体,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三是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水生态修复成效逐步显现。我们大力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科学施肥方法等,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农药化肥减量宣传单4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组织技术培训场次,培训农民余人次。通过这些措施,全市减少化肥施用量约4.55吨,减少农药使用量*吨,农药化肥减量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改进耕作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种植、有机种植,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实现了经济收益和生态保护的双丰收。县大力发展生态水稻种植,采用“稻虾共作”“稻鸭共养”等模式,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每亩增收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当前水环境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虽然全市整体水环境质量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河道、沟渠的水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一些流经城镇的河段,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等原因,水质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二是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管网配套不完善,存在生活污水收集不彻底、处理不达标等问题。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沟渠,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粗放,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还不够理想。四是水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对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存在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的现象,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违法排污行为屡禁不止,影响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整体成效。五是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水环境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协调不畅等问题,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