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县安委会2025年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安全生产大检查动员部署暨防汛减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这个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和防汛救灾工作会议精神的“规定动作”,也是立足我县当前季节特点、风险形势召开的“关键动作”。从上周市应急管理局通报的全省1-7月生产安全事故数据看,我县工矿商贸领域事故起数同比上升3.2%,虽然绝对值不大,但暴露出的问题值得高度警惕;再看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5天我县将有3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乌江支流**河水位已超警戒线0.8米——可以说,当前我们正面临“安全生产压力叠加、防汛减灾形势紧迫”的双重挑战。刚才,县应急管理局、水利局分别通报了前期工作和隐患排查情况,**副县长宣读了《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这些文件我都仔细看了,针对性很强,但关键是要“落下去、见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清醒认识当前安全风险的“变与不变”
为什么说“时时放心不下”?因为风险不会因为我们开了会就消失,隐患不会因为我们强调了就自动整改。从近期调研和督查情况看,我县安全生产和防汛减灾工作存在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是传统领域的“老问题”换了“新马甲”。比如危化品领域,过去我们重点抓的是生产环节的泄漏风险,但现在**新能源公司的锂电池储存仓库暴露出“温控系统老化+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的复合型隐患;矿山领域,虽然关闭了3处小煤矿,但**石料厂的边坡治理存在“重排险、轻监测”问题,上周市应急局专家用无人机扫描发现,3号采场局部坡面出现0.5毫米/日的加速位移,这在雨季可能引发小型滑坡。这说明,随着产业转型,传统风险正在向“技术型、隐蔽型”演变,我们的监管思路必须跟着转。
第二个“没想到”是新兴业态的“小散弱”成了“大隐患”。近年来,我县农村电商、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但配套的安全设施没跟上。比如**镇的农村快递分拨中心,为了节省成本,将货物堆放在二楼夹层,消防通道仅留0.8米宽,一旦发生火灾,连消防水带都铺不开;再比如城乡接合部的“家庭式作坊”,**村3家家具厂共用一个配电房,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搭在木料堆上,上周县消防大队突击检查时,现场还有人在使用热得快烧水——这些“小场所”看似不起眼,一旦出事就是“大事件”。
第三个“没想到”是干部群众的“麻痹心”盖过了“警惕性”。前几天我暗访**水库,发现防汛值班表上写的“24小时值守”,但下午3点值班室却空无一人,直到打电话才把人叫回来;在**社区调研时,社区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