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市文化传承与惠民发展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传承与惠民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近年来我市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惠民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市文旅局全体班子成员、市文物局主要负责人、各区县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区长(副区县长)以及部分乡镇(街道)文化站站长等。刚才,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以及*区、*县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更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文化事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化传承、保护、发展与惠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从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来看,我们不仅守住了历史的根脉,更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市文物局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市累计投入文化遗产保护资金超过15亿元,对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系统性修缮,修复各类文物古迹30余处,其中云冈石窟的保护性修缮工程荣获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奖”。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性地推进文化遗产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今年将善化寺、纯阳宫等景点的部分围墙拆除,让唯美园林与古城胜景无缝链接,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对文物造成破坏,反而让游客举步即可融入历史人文与生态美景相映的古城画卷中,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这些景点的游客接待量就同比增长了42%,游客满意度达到98%以上,来自天津的游客小于就曾感慨:“这样的体会让我特别感动,如此美好的XX让人动容。”同时,在XX古城整体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我们前瞻性、创造性地在文物景点前开辟出华严广场、纯阳宫广场、关帝庙广场等多个文化广场,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这些广场不仅为历史文物营造出恢弘的气场,更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天然舞台,平均每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不少于10场,年接待参与群众和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市场欢迎的举措,有力拉动了文旅经济的增长。针对学生群体,我市多次推出优惠政策,大专及以上在校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大专以下在校生持6-18岁身份证明游览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景区可享受免头道门票优惠,这一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吸引学生游客超过80万人次,仅去年暑假期间,云冈石窟就接待学生游客12万人次,同比增长35%,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小苏说:“在XX旅游,我不想用‘特种兵’的方式,我会让脚步慢下来,细细感受XX的美景,不仅因这里的文化厚重,更因这里的人情厚朴。”此外,我们还成功打造了《千年微笑》《金榜题名》等一批以XX历史文化为素材的地域特色文旅IP,这些IP通过沉浸式演出、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其中《千年微笑》自上演以来,累计演出500余场,接待观众超过1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超过2亿元。今年,我们在太平楼前和代王府西侧等地新开辟了多处绿地,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碧绿的草坪在青砖黛瓦的古城神韵映衬下,极大提升了古城的颜值和游人体验,数据显示,绿地开放后,周边区域的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了1.5小时,二次消费比例提升了20%,太原游客王东红就表示:“这样的古城魅力,治愈力十足,让人身心浸润,完全忘却烦恼。”
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更是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文旅局统计,近年来我市建成31个图书馆分馆,其中社区分馆18个,“城市书房”13个,这些分馆和书房藏书总量超过50万册,年接待读者超过100万人次,平均每座“城市书房”的日接待量达到80人次以上。在“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活动中,每年完成“免费送戏下乡”1200余场,开展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活动1.5万余场,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镇的一位村民说:“以前想看场大戏得跑老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而且都是我们喜欢的剧目,X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市文化馆引入的数字长廊、海洋世界、书法体验机、国画体验机、VR太空舱、自助唱・朗读亭等设施,年吸引市民体验超过30万人次,非遗展馆内的壁画复刻、多层剪纸、康氏绢人、鸽哨、煤雕、泥塑等艺术品,让人们在沉浸式欣赏中流连忘返,年参观人数突破50万人次。同时,我们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