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研讨发言稿:以组织担当护航作风建设行稳致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刚才,我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X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剖析了相关典型案例,特别是认真聆听了张书记的讲话,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作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作为组织部门,我们是管X治X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作风建设中承担着特殊而重要的职责。如何把纪律规定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是我们必须持续思考和回答的重大命题。下面,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我从“严、实、暖”三个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和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也与同志们共勉。
一、以“戒尺”之严,校准思想和行动的“定盘星”
作风问题的本质是X性问题。抓作风必先强X性,强X性必先严纪律。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首先必须是纪律之家,要手握“戒尺”、高悬“明镜”,让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首先,这份“严”,体现在把好干部入口的“ZZ关”。作风是干部ZZ品格、价值追求的外在表现。一名干部如果作风漂浮、纪律松弛,其ZZ忠诚和X性修养必然会打上问号。近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随着正风肃纪的持续深入,一些“四风”问题穿上了“隐身衣”、玩起了“障眼法”,呈现出隐形变异、花样翻新的特点。从近年区纪委监委查处的一些案件看,从违规收送土特产、电子红包,到“不吃公款吃老板”的“老板食堂”,再到以考察学习为名绕道公款旅游,形式更加隐蔽,也更具迷惑性。这警示我们,在选人用人上,必须把作风建设的要求嵌入到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我们要用“显微镜”审视干部的日常言行,用“放大镜”检视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不仅要看他“八小时内”干了什么,也要了解他“八小时外”在干什么;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对那些作风不实、口碑不佳、有“硬伤”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绝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