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举措,推动全县农村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各乡镇(街道)X政主要负责同志,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刚才,县交通运输局、*镇、*街道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深刻认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我们做好农村公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从ZZ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我县发展实际来看,“四好农村路”建设更是关乎民生改善、关乎产业升级、关乎城乡协调的重要抓手。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共有个乡镇(街道)、个建制村(社区),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全县经济社会大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我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为农产品外销、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群众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镇依托新建的产业路,将当地的特色水果运输时间从原来的小时缩短到小时,每年帮助农户增收多万元;街道通过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带动了周边个乡村旅游点的发展,年接待游客量突破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这些生动的事例充分证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能让农民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城乡要素流动搭建新桥梁,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我县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县的关键时期,“四好农村路”建设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都对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另一方面,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运营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与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二、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切实增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建设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路网结构持续优化
我们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关键举措,聚焦群众出行难、产业发展受阻等问题,加大项目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和升级改造工程,农村路网的通达性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建成了一批关键节点工程,有效破解了区域交通瓶颈。比如,投资万元建成的堰河大桥,不仅解决了镇、乡两岸群众长期以来“出行靠摆渡、运输绕远路”的难题,还打通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外销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大桥通车后,周边个村的农产品运输成本平均降低*%,年增加销售额万元以上。同时,我们扎实推进省道及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023年实施新增省道及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个,改造道路公里,其中包括路、路等多条重要县道,这些道路的改造升级,极大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此外,我们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建设产业路、旅游路,实施了镇余家沟村刺梨产业路、乡茶叶基地产业路等项目共条,总长*公里,这些道路直接连接田间地头和产业园区,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快车道”。
在建设质量方面,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条路都成为“放心路”“精品路”。全县道路建设工程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实现了“建成一条、达标一条、受益一条”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末梢的农村公路网络,*%以上的乡镇通了二级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社区)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我们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路域环境整治,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路长制实施方面,我们将“路长制”工作纳入政府责任考核范畴,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明确各级路长的职责分工,形成了“X政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县级路长每月至少开展次巡路,乡级路长每半月至少开展次巡路,村级路长每周至少开展次巡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县级路长和重要乡公路路长共发现道路损毁、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问题个,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效率和质量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比如,路沿线曾存在多处违法搭建的棚屋,不仅影响道路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县级路长发现后,立即组织交通、XX、乡镇等部门联合执法,仅用天时间就完成了拆除和清理工作,恢复了道路原貌。
在安全隐患治理方面,我们加大资金投入,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年投资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善和隐患治理,完成了汉土路、老贾路、火庙路等条道路的安全隐患治理工程,增设防撞护栏米、警示标志个、减速带处,有效降低了道路安全风险。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桥梁安全管理,对全县交通量大、运营时间长的座桥梁进行了技术状况检测,对检测发现的座危桥及时实施了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此外,我们加强对农村公路沿线环境的整治,开展“路域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清理路肩杂草万平方米、清运垃圾吨,拆除违法广告牌个,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初步形成。
三是养护水平持续提升,公路使用寿命有效延长
养护是农村公路保持良好状态的关键,我们始终把养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养护机制,落实养护责任,加大养护投入,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高。
在养护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养护工区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县交通运输局、乡镇(街道)、养护工区的养护职责,厘清了责任边界,避免了“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同时,我们优化养护队伍结构,新增的省道、县乡道(自养)共落实养护工人,实现了“专人专养、责任到人”。为提高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我们定期组织养护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培训班期,培训养护人员*人次,有效提升了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