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基层减负增效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基层减负增效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足,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道)X(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驻县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刚才,*镇、街道、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谈了工作成效,也讲了思路举措,内容务实、重点突出,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深刻认识基层减负工作的重大意义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为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对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制度机制的深刻变革,事关X的执政根基巩固,事关全县发展大局。我们必须从ZZ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是这是践行初心使命、厚植X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我们X的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基层干部每天面对的是群众最直接的诉求,处理的是最具体的问题,他们的精力是否集中在为民服务上,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来,通过持续减负,我县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走村入户、排忧解难,镇村在减负后,村干部每月走访群众的时间平均增加了3天,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道路维修等实际问题20余件,群众满意度较往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反之,如果基层干部被大量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多头督查所困扰,就会挤占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就会疏远与群众的联系,损害X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为基层减负,本质上是为了让基层干部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办实事、解民忧上,不断筑牢X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这是提升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各项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基层干部轻装上阵、集中攻坚。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有的部门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去年我县某部门针对同一项惠农政策,先后下发5个文件,内容大同小异,让基层无所适从;有的督查检查“走马观花”,只看台账不看实效,*街道曾在一周内接待了7个不同部门的督查组,都是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但检查标准不一、要求各异,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陪同检查。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只有通过切实减负,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落实、促发展,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这是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ZZ生态的重要举措。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根源,也是作风建设的大敌。近年来,我县通过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完善一批制度机制,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去年,我县查处的9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有6件涉及过度留痕、多头报表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实质上是宗旨意识不强、政绩观错位的表现。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让ZZ生态更加清朗。
二、肯定成绩亮点,准确把握基层减负工作的当前态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ZZ任务来抓,紧盯“减负”“松绑”“赋能”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靶向发力,通过“五措并举”强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减负“笼子”越扎越紧。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不能只靠“运动式”整治,必须靠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为此,我县细化了X委(X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具体任务清单,明确了每个层级、每个岗位在减负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了“X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比如,县委办公室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从发文、开会、督查等6个方面列出了28条具体举措,每条措施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管理办法》,对各类督查检查实行“清单化”管理,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得开展。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发文同比减少18.3%、17.2%,召开会议分别同比下降13%、20.4%,从源头上减少了对基层的干扰。
二是思想认识持续深化,减负“根基”越筑越牢。我们坚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依托“子午讲坛”“干部研讨培训班”等载体,通过常态化学习、示范化教学、研讨式感悟等方式,引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克服“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情绪。去年以来,我县共举办“子午讲坛”12期,专题研讨培训班8期,培训各级干部3000余人次,邀请了省市专家、基层一线干部进行授课,用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讲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让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洗礼。*镇通过开展“减负增效大讨论”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对照典型案例进行自查自纠,共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重痕迹轻实效、重报表轻服务等问题15条,并逐一制定了整改措施。通过持续的思想教育,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持续转变,为基层减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问题整治精准有效,减负“成效”越来越实。我们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多、会多、督查多“三多”问题,采取“一线监测、分类处置、靶向整治”的方式,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在全县选取了2个镇、5个村作为一线监测点,每月收集基层在文、会、督查等方面的情况,组织专人进行分析研判,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函提醒。去年以来,共向12个单位发出提醒函15份,督促整改问题23个。针对不同单位存在的问题,采取分类处置的方式:对存在共性问题的单位,如部分县直部门存在的发文不规范、督查频次过高等问题,进行集中约谈提醒,组织开展专项整改;对存在个性问题的单位,如个别镇在报表统计中存在的重复报送、标准不一等问题,采取“以训促改”的方式,安排业务骨干上门指导,当面讲问题、教方法、纠错误。通过这些举措,基层的“文山会海”得到有效遏制,*街道去年收到的各类文件同比减少了25%,参加的会议同比减少了30%,干部有了更多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工作,成功化解了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信访问题4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