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过去一段时间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切实筑牢农村饮用水安全防线,让全县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村级饮用水管理负责人等。刚才,县生态环境局、*镇、*街道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各自在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做法和成效,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福祉、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为宗旨,下大力气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县生态环境局迅速行动,成立了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专班,构建起“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干部包乡镇(街道)、基层分局落实到位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各乡镇(街道)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按时按质完成。例如,在2024年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改工作中,各责任单位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顺利完成了*镇、*街道等多处水源地的整改任务,从根本上消除了一批供水安全隐患。
(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水源地建设成效显著。针对我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设施破损严重、安全隐患大的水源地,我们果断采取置换水源替代供水的措施。2024年,完成了镇村、街道社区等4处水源地的置换工作,让当地群众彻底告别了饮水安全隐患。对于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水源地,我们重点进行规范化改造和保护监管。仅去年一年,就完成了*镇2处乡镇级、8处村级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改造,安装界标102块、宣传牌11块、道路警示牌15个,配备视频监控22套,实现了对这些饮用水水源地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监管,有效提升了水源地的安全保障水平。
(三)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风险有效降低。我们深知,水源地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饮用水的质量。为此,我们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大力开展改造旱厕、清理垃圾等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防范水体污染风险。去年,全县共完成了215个旱厕的防渗改造,有效避免了粪便渗漏对水源地造成的污染;清理水源地周边垃圾15处,使水源地周边环境焕然一新。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水源地周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生产对水源地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全县水源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污染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监管方式不断创新,监管效能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管效能,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引入了轻量级二维采集软件,通过“GPS+网络模式”对水源井进行快速精准定位,让传统的“铁脚板”插上了“数字翅膀”。现在,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水源井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实现了对水源地的动态监管,监管变得更加敏锐,问题发现也更加及时。此外,我们还对水源井站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顶蓝、中白、底蓝的配色非常亮眼,“保护水源造福民生”八个亮红色大字醒目突出,不仅提升了水源井站房的辨识度,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警示作用。例如,镇村的集中供水站,在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和进行标准化建设后,监管效率提高了60%以上,全年未发生一起饮水安全事故。
(五)水质监测持续加强,群众饮水更有保障。我们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建立了常态化的水质监测机制,每个季度都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检测,确保水质达标。同时,我们还在各水源地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巡查人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和管理工作。村的饮用水巡查员师傅说:“每个季度都有专业人员来做水质检测,我每天巡查之余也会抽水上来看看情况,有变化就及时向上汇报。守护好这方水源地,就是守护好大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