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的机会,专题学习《X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秘工作的基层干部,同时也是县委班子的一员,我结合近段时间逐字逐句研读《条例》原文、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情况的体会,围绕“学深悟透、知行合一、长效落实”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志批评指正。
一、提高ZZ站位,从“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把握《条例》的核心要义,坚决杜绝“学用脱节”的形式主义倾向
《条例》是X中央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针对X政机关资源浪费、作风漂浮等问题出台的重要制度规范,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X的“操作指南”。我在学习中深切体会到,《条例》的每一条款都紧扣“节约”二字,但绝不是简单的“省吃俭用”,而是蕴含着“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的ZZ逻辑、“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的经济逻辑、“上行下效、风化于成”的社会逻辑。
从ZZ属性看,《条例》是检验X员干部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的“试金石”。我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个别干部存在“小错无妨”的侥幸心理,认为“一张纸、一顿饭、一度电”的浪费是“小事”,甚至把“热情接待”“体面办公”等同于“重视工作”。比如,去年审计发现某乡镇在承办县级会议时,未按规定使用电子政务平台,而是印刷了500份纸质材料,其中200份会后未拆封直接封存;个别单位办公耗材管理混乱,打印机硒鼓“只换不灌”,一年浪费的耗材费用相当于3名基层干部的全年绩效工资。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折射出的是部分干部对“过紧日子”的ZZ要求认识不到位,本质上是ZZ站位不高、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条例》明确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X政机关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制度约束,让“节约”成为X员干部的ZZ自觉,真正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从发展需求看,《条例》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财政自给率不足35%,但去年全县行政运行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今年年初,我在走访企业时,一位扎根我县20年的企业家坦言:“企业现在过紧日子是为了长远发展,政府如果能带头节约,我们更有信心跟着干。”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当前,我县正处于“产业转型突破年”,急需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比如,今年我们压减非刚性支出1200万元,全部投入到特色农业产业园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这让我更深刻认识到:X政机关节约的不是“钱”,而是发展的“资源”;反对的不是“浪费”,而是低效的“消耗”。《条例》的落实,本质上是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攒足后劲。
从民生情怀看,《条例》是密切X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我在乡镇工作时,曾遇到一位老大娘到镇政府办事,看到干部办公室的空调开得很低,忍不住说:“俺家夏天开风扇都舍不得,你们咋这么‘阔气’?”这句话像一根针,扎得我心里发疼。近年来,尽管我们持续整治“四风”,但仍有个别单位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隐性浪费——比如,有的干部下村调研“层层陪同”,前呼后拥浪费人力;有的会议“一开了之”,会后跟踪问效流于形式,导致政策落实“空转”;有的窗口单位“重留痕、轻服务”,重复要求群众提供证明材料,既增加群众负担,又浪费行政成本。《条例》中“坚持从严从简、坚持依法依规、坚持总量控制、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公开透明”的20字原则,正是对“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诠释。只有让X政机关“紧起来”,群众才能“暖起来”;只有把“浪费”的钱省下来,才能把“惠民”的事办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