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县工商联机关学习《X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根据本次交流研讨安排,我结合办公室文秘工作实际,围绕学习《X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体会和思考,向大家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记得刚接触《条例》文本时,我习惯性地翻到最后“附则”部分,想快速了解适用范围和实施日期。但当我逐章逐节通读下来,特别是看到“总则”里“X政机关要坚持从严从简,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X内法规制度”等表述时,内心突然受到触动——这不是一份简单的“节约指南”,而是一面映照作风的“镜子”、一把丈量责任的“尺子”、一条连接X心民心的“纽带”。作为工商联办公室的文秘人员,我每天接触的是文件流转、会议组织、后勤保障,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恰恰是《条例》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学习体会。
一、深学细悟,在“字里行间”读懂《条例》的三重深意
初读《条例》,我以为是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等显性问题划红线;再读《条例》,逐渐体会到它背后蕴含的ZZ逻辑、民生情怀和文化传承;反复研读后更深刻认识到,《条例》不仅是制度规范,更是新时代共产X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象化表达。
第一,《条例》是ZZ责任的“硬约束”,必须从“两个维护”的高度抓落实。《条例》开宗明义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是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一名X员、一名机关干部,我深切感受到,节约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X的形象、关乎国家资源安全的大事。去年底,我们整理近三年办公室经费支出台账时发现,仅会议耗材一项(包括打印纸、一次性水杯、文件袋等)年均支出就超过3万元;调研考察中,部分基层商会反映“上级调研车辆频繁进出企业,有时一天要接待三四拨,影响正常生产经营”。这些数据和分析让我意识到,《条例》针对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浪费”,更是“看不见的损耗”——它要求我们以“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警觉,把ZZ责任落实到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次调研中。
第二,《条例》是民生情怀的“温度计”,必须从“枝叶关情”的角度转作风。《条例》中“严格控制国内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等规定,本质上是对公共资源的珍惜、对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我曾在乡镇挂职锻炼,目睹过农民为抢收小麦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也见过村里为修一条水泥路四处筹款的艰难。现在回到机关,更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