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社区民生保障与服务提升会议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社区民生保障与服务提升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民生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县近年来社区民生保障工作的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社区民生服务提升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扎实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推动我县社区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常委、县政府相关副县长,各乡镇(街道)X(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县民政局、住建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社区X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等。刚才,*街道、*社区、县住建局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工作中的亮点做法,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深刻认识社区民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社区民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社区民生保障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从基础设施改善来看,仅2023年,全县就投入资金1.2亿元,对*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改造,涉及居民楼栋、居民户。改造内容包括道路硬化、管网更新、绿化提升、停车位规划等,有效解决了老旧小区“路不平、水不通、灯不亮”等突出问题。以街道社区为例,该社区是我县典型的老旧小区集中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居民楼栋、居民户。改造前,小区内道路破损严重,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积水成河,居民出行极为不便;地下管网老化堵塞,污水经常外溢,不仅影响环境,还滋生了大量蚊虫;小区内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经常引发邻里纠纷。2023年5月,该小区列入全县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后,县住建局牵头,街道配合,投入资金万元,对小区道路进行了全面硬化,铺设沥青路面平方米;更换了老化的地下管网米,解决了污水外溢问题;新增停车位个,规范了车辆停放秩序;同时,还在小区内新建了休闲广场处,安装了健身器材套,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改造完成后,小区居民满意度达到了98%以上,不少居民都说:“现在的小区跟以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住在这里心里踏实多了。”
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全县*个社区全部建成了综合服务中心,面积均达到*平方米以上,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文体活动站、日间照料中心、矛盾调解室等功能区域,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2023年,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共办理各类事项万件,办结率达到99%以上,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创新推出了“错时服务”和“上门服务”机制,针对上班族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安排工作人员在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或主动上门办理业务,全年共提供错时服务次、上门服务次,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此外,全县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2023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万人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万份,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场次,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在基层治理创新上,我县积极探索“X建引领、居民自治、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个社区全部建立了X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2023年,通过“三方联动”机制共解决小区物业管理、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件,化解率达到95%以上。社区还成立了由X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治理智囊团”,定期开展调研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建议,为社区决策提供参考。截至目前,“智囊团”共提出合理化建议条,被采纳*条,有效推动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社区民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薄弱环节。虽然我县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但仍有*个老旧小区因资金不足、产权复杂等原因尚未纳入改造计划,这些小区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依然突出。二是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存在差距。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社区养老、托幼、文化娱乐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但我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还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三是基层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社区X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三方联动”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些矛盾纠纷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民生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我县财政压力较大,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社区民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社区民生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社区民生工作,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县上下要深刻认识做好社区民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社区民生保障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