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精准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步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听取了项目实施方案和各专班的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总体上看,大家的工作是扎实有效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坚定打赢城中村改造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
城中村改造,是X中央着眼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区而言,这不仅是必须完成的ZZ任务,更是破解城市发展瓶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回应群众热切期盼的“头号民生工程”。自项目启动以来,在指挥部全体同志和各参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令人振奋的成果。
(一)“头号工程”推进有力,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作为全区城中村改造的重中之重,**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始终保持着强劲的攻坚态势。我们仅用168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群众意愿征集、搬迁协议签订、土地清理收储等一系列复杂的前期工作,并于同年9月14日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正式启动。这一速度,充分展现了我们的“**担当”与“**效率”。
进入2025年,项目建设更是按下了“快进键”。我们克服了冬季施工等不利因素,于今年3月11日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现场每天有超过200名工人奋战一线。截至上个月,也就是2025年6月,项目整体工程量已完成超过30%,部分楼体拔地而起,已经建至13层的高度,而作为基础工程的地下车库建设更是完成了85%的工程量。根据当前的进度推算,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所有楼体主体结构的全面封顶。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展,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我们对640户、1789名回迁群众的庄严承诺正在一步步兑现。我们提出的打造集居住、商业、教育、医疗于一体的“完整社区”和“15分钟生活圈”的蓝图正在从纸面走向现实。
(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攻坚合力持续汇聚。我们深知,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核心模式由政府主导征地拆迁、确保公平公正,再由区属国有企业进行土地的二级开发,以商业收益反哺安置区建设,力求实现项目的资金自平衡。这一模式在**项目中得到了有效检验。同时,我们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对接,为项目争取专项借款支持。区委、区政府更是将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正如我们在今年7月5日和7月8日连续召开的两次专题会议和调度会议上所强调的,全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协同联动,围绕职责分工靠前指挥,全力推动项目提速增效。
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是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我们即将面对的挑战。城中村改造越往深水区走,遇到的阻力就越大,面临的矛盾也越复杂。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障碍可以概括为“两座大山”和“三大风险”。
所谓“两座大山”,一是历史遗留问题的“产权山”。城中村的土地性质多为集体所有,长期以来存在着产权不清、违章建筑普遍等问题。如何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地处理好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既要保障原村民的合法权益,又要兼顾外来租户的现实诉求,还要对违法建设形成有效震慑,这是对我们执政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巨大考验。二是资金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