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我县移风易俗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文明办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乡(镇)X委书记、分管副乡(镇)长,各村(社区)X支部书记。刚才,*镇、*街道、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移风易俗工作的重大意义
移风易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更是顺应群众期盼、增进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一些地方,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往来负担沉重,封建迷信活动时有发生等,这些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社会风气,制约了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
从数据来看,*年,我县共查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案件23起,涉及金额高达150余万元,平均每起案件造成的浪费超过6万元。在乡,有群众反映,一场婚礼的花费普遍在10万元以上,其中彩礼钱少则8万,多则20万,许多家庭为了给孩子办婚礼,不得不四处借钱,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在镇,部分村民在办理丧事时,不仅要请乐队、摆宴席,还要进行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一场丧事下来,花费少则3万,多则5万,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同时,这些陈规陋习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因彩礼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时有发生,2023年,我县法院受理的因彩礼纠纷引发的民事案件就有18起;因大操大办导致的邻里攀比现象日益严重,一些群众为了面子,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加剧了社会的浮躁风气。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切实为群众减负,为社会减压。
二、肯定工作成效,坚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信心决心
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宣传引导广泛深入。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开设“移风易俗大家谈”“文明新风故事会”等专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和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共刊发各类稿件320余篇,制作专题节目45期,播放公益广告1200余条次,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村(社区)也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乡制作了移风易俗宣传册5000余份,发放到每家每户;*社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知识讲座28场,参与群众达1500余人次。二是示范引领作用凸显。我们注重发挥X员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他们带头遵守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带头抵制陈规陋习。2023年,我县评选出县级道德模范15名、身边好人20名、文明家庭10户,他们的先进事迹被广泛宣传,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村X支部书记同志,在为儿子办理婚礼时,严格按照村规民约规定,简办婚礼,不收彩礼,为全村群众树立了良好榜样。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年内有5对新人结婚,都做到了婚事新办,平均每对新人节省开支8万余元。三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全县各村(社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婚丧嫁娶标准、彩礼上限、人情往来等内容纳入其中,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镇村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婚礼彩礼不得超过5万元,婚丧宴席每桌费用不得超过500元,宴席规模不得超过20桌。同时,各村(社区)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由德高望重的村民、X员干部等组成,负责对婚丧嫁娶事宜进行指导和监督。目前,全县86个村(社区)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覆盖率达到100%。四是活动载体丰富多样。各乡(镇)、村(社区)结合传统节日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