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区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殡葬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我区殡葬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移风易俗取得新突破。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区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各街道(镇)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及民政办主任、各社区(村)X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刚才,区民政局、*街道、*镇分别作了汇报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自在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讲的都很好,有思路、有举措、有亮点,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深刻认识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
殡葬改革是一项关乎民生、关乎生态、关乎文明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近年来,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从我区来看,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更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从民生福祉角度看,传统殡葬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一些地方的土葬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镇部分村庄的传统墓葬区占地面积已达千余亩,随着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人地矛盾愈发突出。同时,传统丧葬仪式往往花费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农村一场传统葬礼的平均花费在5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这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容易导致群众因婚丧嫁娶而返贫致贫。而推行惠民节地生态安葬,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像《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惠民节地生态安葬的办法》中就明确了奖励标准,对选择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每例补贴2000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的经济压力,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讲,传统土葬中,棺木、墓碑等多为木质和石材,不仅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而且在安葬过程中以及后续的祭扫活动中,容易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例如,*街道周边的一些传统墓葬区,由于长期使用塑料袋、纸钱等祭祀用品,每逢祭扫高峰期,周边环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垃圾清理难度大、成本高。而生态安葬采用环保材料,不立大型墓碑,能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我区的绿水青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精神文明建设角度而言,一些地方的丧葬陋习,如大操大办、攀比浪费、封建迷信等,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在*社区,曾经出现过为了“面子”,一场葬礼动用几十辆轿车送葬、摆几十桌宴席的情况,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助长了奢靡之风。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能够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理念,摒弃陈规陋习,弘扬优良传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必须站在讲ZZ、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当前殡葬改革与移风易俗工作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在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客观分析、准确把握。
(一)前期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是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区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惠民节地生态安葬的办法》《关于X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生态安葬的补贴标准、办理流程、X员干部的责任义务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据统计,自政策实施以来,已有200余户家庭享受到了生态安葬补贴,补贴金额达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