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前期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应急处置演练成果,分析当前我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确保灾后无大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卫健委(疾控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卫健委(疾控局)负责人,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队员,以及市教育局、水务局、应急局、海关等相关部门代表。刚才,市疾控中心、*县卫健委就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做法,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深刻认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关系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大洪涝灾害过后,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50年里,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后,有超过30%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传染病疫情反弹,其中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占比高达70%以上。例如,20世纪90年代,*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地区由于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引发了大规模的细菌性痢疾暴发,累计报告病例超过5000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当前,我市刚刚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虽然经过前期的努力,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洪水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生活垃圾、污水横流,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受灾群众大多集中在临时安置点,人口密度大,生活环境相对简陋,卫生条件较差,极易引发聚集性疫情。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临时安置点230个,安置受灾群众15.6万人,其中老人和儿童占比超过40%,这部分人群抵抗力较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同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开始大量繁殖,进一步增加了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ZZ站位,充分认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ZZ任务来抓,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
二、总结演练经验,固化成果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前不久,我们成功举办了全市洪涝灾害灾后卫生防疫应急处置演练,这是对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实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提升我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机。本次演练以实战为导向,采用“实景模拟+多部门联动”的模式,涵盖了应急响应、安置点工作部署、联防联控、日常监测、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结束等多幕场景,并对参演人员的聚集性腹泻事件调查处置能力进行了检验评估。通过引入专家现场评分+练后当日复盘的双重评估机制,对疫情处置现场工作安排、安置点整体情况调查、临时医疗点调查、个案调查、饮用水情况调查、供餐情况调查、水样采集、食品样采集、环境样采集、现场消杀共10个环节进行了量化考核,参演人员达240余人,现场观摩人员涵盖了多个部门和单位的相关人员。
从演练结果来看,总体情况良好,参演人员能够按照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开展工作,各部门之间配合默契,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例如,在模拟聚集性腹泻事件调查处置环节,市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队员反应迅速,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就抵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了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并在24小时内完成了疫情信息上报,严格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