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全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市民政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以及各县(市、区)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市、区)长、民政局局长等。刚才,市民政局、*区政府、*县民政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深刻认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围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设施建设、服务提升、人才培育、智慧赋能及政策保障等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辖区老年人构建起更有温度、更具品质的养老服务网络。从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我们通过持续发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从2020年的*%提升至2024年的*%,建成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个,其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个、养老驿站个、健康小屋个,基本实现了“15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初步目标。在服务供给方面,全市年均开展助餐、助浴、助洁等“六助”服务万人次,组织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次,服务老年人万人次,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达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一是设施建设不均衡,部分偏远乡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仍然较低,与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县镇目前仅有个养老服务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名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二是服务品质有待提升,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分层分类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存在服务内容单一、形式固化等问题。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全市专业养老护理员仅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护理员数量为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护理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流失率较高等问题,据统计,2024年全市养老护理员流失率达到*%。四是智慧养老应用不够深入,虽然建成了市级数字养老服务调度指挥平台,但在数据整合、功能应用、精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社区和老年人对智慧养老设备的使用率不高,如区部分社区的智能呼叫设备使用率仅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一)持续夯实设施基础,织密织牢养老服务网络
设施建设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根基,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扩大设施覆盖范围,提升设施建设质量。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同时优化市级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每年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不低于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25年,全市计划投入万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其中市级财政配套万元,各县(市、区)配套万元。要严格落实省、市级四部门联合发文的《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移交管理办法》《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实施意见》,确保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比例不低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二是多渠道推进设施建设。要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购置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的厂房、学校、医院等资源,转化为养老服务设施。2025年,全市计划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个,改(扩)建个,租赁转化个,新增养老床位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张,占比不低于%。要重点向农村地区和偏远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