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各县(市、区)X委宣传部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部分乡镇(街道)X(工)委书记以及市级文明单位代表等。刚才,*区、*县、*街道以及市文旅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特色做法,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ZZ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X中央着眼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136个、实践站2189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网络体系。据统计,2024年全市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8600余场,参与群众达120万人次;举办文化体育活动1.2万场,服务群众230万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80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万小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已经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重要平台,成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
从我市实际来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是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结构深刻调整,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据市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85%以上的城乡居民希望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78%的群众期待获得更多实用的技能培训和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有效填补了基层公共服务的空白。例如,*区学府街道中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2023年新址搬迁后,打造了集理论宣讲、文化教育、健身体育、社区便民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全年开展各类活动200余场,服务居民超过1.5万人次,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幸福驿站”。这充分证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能够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部分实践阵地建设标准不高,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针对性和吸引力有待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这项工作走深走实。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质量效益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总要求,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深化理论宣讲,筑牢思想根基
理论武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推动X的创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