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区民政局长在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协调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区已进入防汛关键时期,降雨过程频繁,局部雨势强劲,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是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召开这次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协调会,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他们在汛期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有病能及时医治。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ZZ站位,筑牢防汛帮扶思想根基
做好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不仅是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更是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从ZZ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牢记为民宗旨,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困难群众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在防汛救灾的特殊时期,他们的生活更容易陷入困境,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一是强化宗旨意识。我们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他们在汛期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X和政府的温暖。二是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增强服务理念。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服务,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认清严峻形势,增强防汛帮扶紧迫感
当前我区防汛形势异常严峻,降雨量较往年同期明显偏多,部分乡镇(街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山体滑坡等险情,给困难群众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一是关注天气变化。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洪水等预警信息,充分认识到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防止因灾导致困难群众生活陷入绝境。二是分析灾害影响。认真分析当前汛情对困难群众住房、饮水、饮食、就医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依据。三是借鉴过往经验。回顾以往防汛救灾工作中在困难群众帮扶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成功做法,改进不足之处,不断提高应对复杂汛情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树立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做好最坏的打算,制定最周密的方案,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扛起ZZ责任,彰显防汛帮扶担当
做好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ZZ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其他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三是强化基层责任。乡镇(街道)、村(社区)是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最前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做好困难群众的排查、帮扶和安置工作。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在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坚持统筹兼顾,提升防汛帮扶整体性
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不能顾此失彼。一是统筹防汛与帮扶。既要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又要扎实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确保防汛和帮扶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统筹当前与长远。既要解决困难群众当前面临的生活困难,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长效机制,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防止因灾返贫。三是统筹重点与一般。在做好普遍帮扶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确保他们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统筹物资与服务。既要做好物资储备和发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又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他们在生活、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二、全面排查摸底,精准掌握困难群众情况
底数清才能情况明,情况明才能措施实。全面、准确地掌握困难群众的情况,是做好防汛期间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下足绣花功夫,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拉网排查,确保困难群众一个不少
排查工作是掌握困难群众情况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全面、细致、深入,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纳入我们的视野。一是明确排查范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村(社区)为单元,对辖区内所有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排查,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等。二是细化排查内容。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人口、住房情况、饮水安全、食品储备、健康状况、收入来源等信息,以及在汛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建立详细的台账。三是创新排查方式。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询问、邻里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排查,对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群众,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实地排查,确保排查信息的准确性。四是建立排查机制。建立健全日排查、日报告制度,乡镇(街道)每天要将排查情况上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要及时汇总分析,掌握整体情况。
(二)重点关注,聚焦特殊群体生活状况
特殊困难群体在防汛期间面临的风险更大、困难更多,是我们排查的重点对象,要给予特别关注。一是关注低保对象。了解低保对象的家庭收入是否因灾减少,生活是否受到影响,低保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是否需要提高救助标准或给予临时救助。二是关注特困人员。查看特困人员的供养情况,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是否得到妥善照料,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住房是否安全,生活是否有保障,是否需要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关注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因灾受到影响,辅助器具是否完好,是否需要提供康复服务和生活照料。四是关注困境儿童。排查困境儿童的监护情况,是否有因灾导致监护缺失的情况,生活、学习是否受到影响,是否需要临时安置或救助。
(三)动态监测,及时更新困难群众信息
困难群众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汛期,一些群众可能会因灾导致生活困难,我们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更新困难群众信息。一是建立监测网络。依托村(社区)网格员,建立覆盖全域的困难群众监测网络,网格员要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及时发现新出现的困难群众和原有困难群众情况的变化。二是畅通信息渠道。公布困难群众求助电话,方便群众在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同时鼓励群众相互转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测体系。三是及时更新台账。对排查和监测中发现的困难群众信息,要及时录入台账,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动态更新,确保台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共享信息资源。加强与公安、人社、卫健、住建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及时获取困难群众的相关信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