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镇信访维稳工作会议上的检讨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信访维稳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直面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反思、深刻检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找准症结、立行立改。作为镇X委书记,我首先代表镇X委向大会作深刻检讨。近段时间以来,全镇信访维稳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村土地流转纠纷、*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补偿争议、*村因灌溉用水引发的邻里矛盾等3起典型事件,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更影响了X委、政府的公信力。作为“第一责任人”,我深感愧疚、寝食难安。这些问题的发生,表面看是具体工作中的疏漏,根子上是我思想认识、责任落实、作风锤炼上的严重不足。借今天的机会,我从“问题表现、根源剖析、整改方向”三个方面,向同志们做掏心窝的汇报。
一、直面问题:把“遮羞布”撕开来,把“病灶”亮出来
信访维稳工作是检验X员干部宗旨意识的“试金石”,是观察基层治理能力的“晴雨表”。但对照上级要求、群众期待和岗位职责,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三个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必须直面不讳、深刻检视。
第一,“主动排查”不到位,矛盾隐患藏在“眼皮底下”。今年入夏以来,我镇因高温干旱引发的灌溉用水矛盾、因项目建设引发的征地补偿纠纷、因民生政策落实偏差引发的意见诉求呈上升趋势。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问题没有在萌芽阶段被及时发现。比如,*村12组与13组因灌溉渠系维修责任划分引发的争执,从7月15日开始就有村民在田间地头议论,7月20日个别村民阻工时,村“两委”才向我汇报;再比如,*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中,3户居民因阳台护栏安装标准问题多次到社区反映,社区干部仅做了口头安抚,未及时跟进核实政策依据,直到7月28日居民集体到镇政府上访,我才知晓具体情况。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排查机制还停留在“坐等上门”阶段,包村干部、网格员的“脚板”没有真正沉下去。据不完全统计,全镇23个行政村(社区)中,有8个村的网格员近一个月未按要求开展“敲门行动”,3名包片干部的民情日记存在“补记”“漏记”现象。我作为X委书记,虽然每周主持召开一次信访联席会议,但对基层排查上报的信息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往往听完汇报就签批“按程序办理”,没有带着问题到现场核查,导致一些矛盾从小变大、从简单变复杂。
第二,“源头化解”不到位,群众诉求停在“程序空转”。信访工作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但我们在处置过程中,还存在“重程序、轻实效”的倾向。比如,*村土地流转纠纷中,村民反映企业与村委会签订的流转合同存在“霸王条款”,要求重新核算补偿款。镇农经站虽然介入调解,但仅组织双方开了两次协调会,就以“合同已签字盖章”为由建议走法律程序,没有站在农民角度解释政策、争取合理权益;再比如,*社区居民反映下水道堵塞问题,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联系物业维修,但因管道老化严重,维修周期较长,社区没有及时向居民反馈进展,导致居民误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