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我市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我市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代表。刚才,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汇报发言,他们探索的“四链”工作法很有特色、很有成效,为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产业,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活力日益增强的良好态势。
在规模总量上,我市产业集群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以铜基新材料产业为例,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其集群发展成效尤为突出。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省万亿有色产业主战场之一,2024年园区铜产业营收总量突破300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91.84%,这一数据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园区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全市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还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从企业层面来看,12家企业入选江西民营企业百强,18家企业入选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企业入选数蝉联全省县(市、区)双第一,这充分体现了我市铜产业集群的强大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市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铜产业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集中破解关键技术瓶颈,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截至目前,该园区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瞪羚企业12家、国家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产业集群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开放合作领域,我市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我们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拓宽对外开放通道,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全省第三个内陆港*国际陆港经济区建设,形成了陆港货运场站、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三位一体”线上线下铜贸易体系,建设全国铜进口原料集散中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同时,全市通过铜供应链金融服务扶持企业80家,累计实现交易额460亿元,为铜企业降低成本4.7亿元。2024年,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第一等次,这充分彰显了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集群开放性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的结果,更是广大企业积极作为、勇于创新的结果。实践证明,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我市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正视问题挑战,清醒认识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虽然我市部分产业集群如铜基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但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例如,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我市的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缺乏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的配套企业,导致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外地采购大量原材料和零部件,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以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在高端芯片、精密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尽管我市在产业集群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创新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据统计,我市部分产业集群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地区50%以上的水平。此外,高端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我市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三是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服务不到位、效率不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