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县优化县域承载能力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全县优化县域承载能力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县域”行动决策部署,聚焦“补短板、提品质、促融合”目标,系统谋划下一步重点任务,以县域承载能力大提升赋能高质量发展大突破。会前,我带领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用3天时间实地走访了XX镇、XX乡、XX产业园区等8个重点区域,查看了城乡结合部管网改造、乡镇卫生院扩容、园区物流通道建设等15个具体项目现场,与20余名村(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刚才,县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分别汇报了本领域工作进展,XX镇作了经验交流,XX乡作了表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调研情况和当前形势,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时”与“势”,以更高站位把握优化县域承载能力的紧迫性
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县域承载能力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硬件支撑看,基础条件显著改善。2023年以来,我们累计投入12.6亿元实施“交通强基”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80公里,XX高速XX段顺利通车,实现了“镇镇通高速、村村通公交”的目标;投资8.3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2个片区、180栋楼房的管网更新、外墙保温和绿化升级,惠及居民1.2万户;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5座、垃圾中转站22个,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较2022年提升18个百分点。
从服务功能看,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教育方面,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所,新增学位2800个,“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医疗领域,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5%;文化体育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XX镇“乡村文化礼堂”、XX乡“非遗工坊”成为群众“精神地标”。
从发展动能看,融合步伐明显加快。依托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加工+电商”一体化发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3亿元;XX经济开发区通过“园中园”模式,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7个,带动就业6000余人;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开通“赶集专线”“学生专线”12条,城乡居民出行成本降低40%。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对照“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要求,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一是规划引领的系统性不够。部分乡镇总规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衔接不紧密,“规划打架”现象时有发生。比如,XX镇去年引进的冷链物流项目,因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重叠,导致项目落地受阻,至今未能开工建设。二是基础设施的均衡性不足。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城区三甲医院床位使用率达120%,而部分乡镇卫生院床位空置率超过30%;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能力10万吨,实际负荷仅65%,但XX乡污水处理厂因管网配套不到位,日处理量不足设计能力的1/3。三是要素保障的协同性不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全县建设用地指标缺口达2000亩,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