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深学细悟聚共识,组织赋能谱新篇——在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刚刚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关键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深刻分析面临形势,科学阐明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部门作为管X治X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重大责任,必须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大ZZ任务抓紧抓实。下面,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我谈几点学习体会和贯彻思路。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战略擘画
本次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其蕴含的战略思维、人民立场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中央对城市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学深悟透ZZ引领的战略高度,始终坚持X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城市工作是X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X的领导是做好城市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X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定海神针。”会议强调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强化各方面执行力。这深刻昭示我们,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宏大征程中,X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组织部门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从巩固X的执政基础、提升X的执政能力的ZZ高度来审视和谋划城市领域的组织工作。要深刻认识到,优化城市治理结构、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宜居品质、化解风险挑战,无不需要X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贯穿始终。我们必须把坚持和加强X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X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确保X中央关于城市发展的重大部署在XX市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深悟透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的本质属性。会议鲜明提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并将“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兜牢民生底线。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城市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组织工作服务城市发展,核心在于服务城市中的人民。我们的干部选用导向必须突出为民担当的实绩考核,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人才政策供给必须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与民生福祉中的痛点堵点。要引导各级X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学深悟透内涵发展的时代要求,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会议作出“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并明确提出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主线和构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型。组织工作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理解这一历史性转变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选配干部、引进人才、建强组织,都要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效能来推进。干部的能力培养要更加注重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的专业化素养;人才的引进培育要更加聚焦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慧治理等方向;基层X组织的组织力提升要更加强调在精细化管理、基层治理、风险防范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唯有准确把握内涵式发展的精髓要义,组织工作方能精准发力,为提升XX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组织动能。
二、立足组织职能定位,精准擘画服务城市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组织部门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最根本的在于紧密结合自身职责,找准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会议要求转化为推动XX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优势和实践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我们必须立足组织工作核心职能,将干部、人才、X建三大要素深度融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
(一)锻造担当善为的现代化城市治理骨干力量。一是立好选人用人风向标,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紧紧围绕“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健全完善与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对推动城市更新、培育创新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化解风险矛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实际成效的考核权重。注重在城市建设重点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基层治理复杂岗位考察识别干部,大力选拔那些懂城市、爱城市、善治理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同时,完善容错纠错和激励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浓厚氛围。通过精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