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企业家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既是一次“面对面”倾听诉求的交流会,更是一场“心贴心”共谋发展的鼓劲会。会前,我和工信局班子成员利用两周时间,走访了开发区、高新区及12个乡镇的37家民营企业,实地看了生产线、坐下来聊发展、翻台账核数据,深切感受到广大民营企业家“敢闯敢拼”的劲头和“扎根XX”的情怀。刚才,听了10位企业代表的发言,我记了满满两页笔记——有技术攻关的“硬核”故事,有市场开拓的“突围”经验,也有对政策的“真知灼见”,每一句话都让我深受启发、倍感振奋。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既是回应大家的关切,也是和同志们一起理思路、鼓干劲。
一、民营经济是XX发展的“顶梁柱”,成绩值得铭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对XX而言,这句话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后续影响和市场环境变化,全县民营企业没有被困难压垮,反而在逆境中“强筋壮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从数据看贡献,民营经济“分量十足”。2024年,全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4.2万户,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8.6%;规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9%,贡献了全县72%的税收、81%的城镇就业、65%的发明专利。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部分行业订单减少的压力,全县规上民营企业仍实现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规上工业整体增速2.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6800个,其中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200余人,真正成为了“稳经济”的“压舱石”、“保民生”的“稳定器”。
从案例看突破,民营企业“活力迸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行者”甚至“领跑者”。比如,装备制造领域的恒达机械,去年投入3000万元研发智能数控机床,产品精度从0.01毫米提升至0.005毫米,成功打入航空航天配套市场,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5%;绿色食品行业的山珍工坊,联合省农科院开发“低温冻干菌菇”技术,把山货的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12个月,产品溢价率达30%,还带动周边5个乡镇建立了2000亩种植基地;新能源板块的光伏科技公司,抓住“双碳”机遇,投资5亿元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不仅为企业自身开辟了新增长极,还为12个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证明,只要敢创新、善转型,民营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杀出血路”。
从情怀看担当,民营企业家“初心如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走访XX纺织公司时,负责人张总说:“这些年政策给了我们很多支持,现在企业效益好了,更要反哺社会。”他们不仅吸纳了300多名周边村民就业,还设立了“助学基金”,每年资助50名困难学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今年夏天的暴雨灾害中,企业主动腾出仓库安置受灾群众,捐赠物资价值80万元。这样的故事,在XX还有很多——老字号同和酱园坚持“不掺假、不减料”,用30年口碑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