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擂响战鼓、吹响号角,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蓄动能,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奠定更为坚实的根基。
刚才,我们全面听取了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总的来看,成绩值得肯定,态势稳中有进。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动投资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主要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湘投燃气发电项目正式投产送电,为能源保供增添了新支撑;特变电工GIS智能工厂顺利量产,标志着我市输变电产业智能化升级迈出关键一步;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首开区如期启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有了新平台;“四个十大”项目整体提速增效,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增强。这些实打实的进展,凝结着同志们的心血汗水,彰显了雁城干部攻坚克难的担当作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不容忽视,形势更催人奋进。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一是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内需求恢复仍需时日,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拼经济、抢项目、争投资的压力前所未有。二是项目结构仍有优化空间。支撑性强、带动性广的百亿级产业项目还不够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有待提升;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足,影响了落地效率。三是要素保障瓶颈依然突出。用地、用能、环评、资金等“卡脖子”问题在不同项目上仍有显现,全要素保障的精准性、时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四是部分干部作风和能力仍需锤炼。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谋划、靠前服务的意识不强;有的对政策研究不透、项目包装不精,向上争取的力度和成效有待提升;有的在项目推进中遇到困难绕着走,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和攻坚克难的锐气。同志们,项目是经济的载体,投资是发展的引擎。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后天的实力、未来的希望。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把重大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下半年是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期,更是为“十五五”谋篇布局的窗口期。做好下半年项目工作,意义尤为重大。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下好先手棋,在项目谋划储备上求“深”、求“实”、求“新”
项目谋划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没有高质量的项目储备,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把项目谋划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来抓,切实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
(一)吃透上情,精准对接政策谋项目。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产业政策调整、投资政策变化,特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投向。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组建政策研究专班,第一时间解读、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对接。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在*的落地转化,围绕“双碳”目标、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找准*的契合点和发力点,精心谋划包装一批符合政策要求、能够获得支持的重大项目。比如,湘江中下游生态保护修复、洞庭湖区域水资源配置、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独立储能电站、城市更新等领域,都是政策富矿,要深挖细掘。
(二)立足市情,聚焦优势产业谋项目。*最大的优势在产业,最大的潜力也在产业。项目谋划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核心。“原地倍增”要深挖潜力。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资。要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优势产业(以输变电产业为核心,电气装备、电子信息,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建材),深入实施“原地倍增”计划。鼓励和支持特变电工、建滔化工、水口山集团、衡钢、比亚迪、瑞达电源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延链补链强链。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对接,了解其发展规划和投资意向,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推动一批技改扩能项目、智能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加快落地。市工信局要牵头建立重点企业倍增项目清单,实行台账管理。“招引新增”要靶向发力。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制精细化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