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几个县区的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市局的XX同志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我都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当前食品生产安全形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一位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ZZ责任。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一核心目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全市食品生产领域的安全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态势。
上半年,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在食品小作坊的生产安全质量提升行动中,我们不仅加大了监管力度,更注重帮扶引导,推动了一批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规范生产流程,实现了从“生存”到“发展”的转变。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上,我们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对“超范围、超限量”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有序推进,各项指标正稳步向我们年初设定的目标迈进,力争到年底实现全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的目标。这一系列的工作,为维护我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食品生产安全的基础还不够牢固,风险隐患依然存在,监管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用最清醒的头脑、最敏锐的眼光,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仍有“温差”。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淡薄。在日常管理中,存在原料采购查验不严格、生产过程控制不规范、出厂检验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一些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管理,重效益、轻安全,在安全投入上能省则省,在隐患整改上能拖则拖,这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是我们食品安全最大的潜在风险。
二是重点难点问题治理尚需“加力”。食品添加剂的“两超一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尽管我们年年讲、月月抓,但依然是顽瘴痼疾,在一些领域和环节时有发生。这背后既有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铤而走险的原因,也反映出我们的监管手段和技术支撑还有待加强。此外,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由于其数量多、分布散、底子薄,依然是监管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高发地带。
三是监管能力建设存在“短板”。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模式给传统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的监管方式有时还停留在传统的人海战术,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等现代化手段应用得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才缺乏,检验检测设备和快速筛查技术配置不足,这些“软件”和“硬件”上的短板,制约了我们监管效能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社会共治格局构建仍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