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女性一定要尽早完成社会化!(干货满满)
跟一些读者交流过程中,发现她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不善言辞,不懂社交,以及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敏感。
可能小时候被家里保护得太好,不知人心险恶,和别人交往一开始就认定对方是好人,一不小心被背刺,只怪自己遇人不淑。
社会化不足的人在体制内真的是举步维艰:不懂得人情世故,缺乏在公开场合说话的能力,一说话就脸红,在单位十几年,都没走进领导视线,更不用说提拔;不懂得博弈,鸵鸟心态,被人欺负到头上了还钝感不知……
体制内女性要尽快完成社会化,是不断调试自我去适应职场规则,从而满足自我价值感的必经之路。
毕竟,你也不喜欢那个一讲话就脸红,永远登不上台面的自己。
1.敢博弈。
社会化低的人因为小时候被父母规训得太久,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做主,她们遇到事情更擅长忍耐,等待别人下结论或者等待对方做出改变。
事实上,如果你不懂得博弈,不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对方是不会主动做出有利于你的任何改变。
甚至,他们会一边试探你的底线,一边对你进行下一步的“侵占”。
而我们要在事情出现不利于自己的苗头的时候就要勇敢地去表达,去博弈,去为自己争取。
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一对一教学的游泳班,头两节课,孩子每天都很开心地去上游泳课,第三节课开始,孩子不愿意去了,问原因是教练太凶了。
我就找到教练,很平静地和他说,请你不要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什么话和孩子好好说,实在不行,我们申请换教练!
是的,任何让你不舒服的事情就是对你的试探,如果你不去及时制止,不去battle,就只能一直待在自己受害者情绪里内耗。
2.培养自己的匪气。
不要怕冲突,不要怕对方生气,任何时候都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
被人质疑,你别顺对方的思路,别解释,别陷入自我反思,把问题甩回去。吵架的核心就是攻击对方,你说我胖,我说你秃,可千万别解释最近吃得有点多。
真正让别人不敢随便拿捏你的,从来不是说多狠的话,而是你说话时的那股临危不乱的“稳劲”。
面对他人阴阳,语气要稳,平视对方的眼睛不带任何情绪的反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面对捧杀,别傻乎乎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
某同事当着领导面夸你:这个活动能这么出色地完成都是张三的功劳!
What?!那领导和其他同事啥也没干?就全是你张三干的?!
这明显是要把你架在火上烤!
你应该反夸+转移,避免被“糖衣炮弹”射中:这次活动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尤其是领导的顶层设计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3.镇得住场面,会待人接物。
职场上,我们不一定长袖善舞,但姿态随和,待人接物大大方方,不卑微迎合,哪怕面对大领导都不要过度客气,不挂讨好的笑容,说话简短有力,自然会给人一种力量感。
形象要走在能力前面,华服镇小人,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人是势利的、趋利的:你气质好,别人就会重视你,仰望你;你有财力,别人就会尊敬你;你强势有气场,别人会觉得你值得信任。
刻意练习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说场面话,培养自己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能力。
我的知识星球里有三项不定期打卡任务,一个是读书打卡,一个是“早起去做少量但关键的思考”,还有一个就是“刻意练习在公众场合会说话的能力”,只安排这三项,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对我们的职场生活至关重要。
要会说能说敢说,这需要刻意大量的练习,多接触,多给自己暴露的空间,时间久了,场面话自然就脱口而出。
公众场合发言抓住两点:
一是有逻辑的表达。要苦练“金字塔原则”,学会结构化思考问题和表达问题,说话不重不漏,不说车轱辘话,体制内一定要培养自己当众发言的能力!;
二是要大声清晰的吐字。这不同于聒噪,这是在公众场合发言,大家都在竖起耳朵准备收你的信息,结果你说话很小声很小心翼翼,会给人一种肚子里没四两货、没底气的感觉。
所谓办事机灵不过是打好提前量,很多场合,都要想好下一步的行动,下一步说啥,凡事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慌里慌张。
参加会议就要边记录领导说话内容,边想好如果要你发言你该说啥,提前打好腹稿;
组织活动就要随时cue流程,做好机动工作,不要像个木头人一样傻傻地杵在那里……
写在最后:
社会化不是让我们变得更圆滑,而是去主动学习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运行规则,去适应去调整自己的习得过程,
是让我们拥有既能在权力场中“笑着给局长敬酒”,也能在原则问题上“冷脸对潜规则说不”的底气和定力的从容与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