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近年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突出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动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政府分管领导、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重点非煤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刚才,市应急管理局、*区政府、*县应急管理局、*矿业有限公司作了汇报发言,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介绍了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做法、经验和下一步打算,讲得都很实在、很具体,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看似是一项具体的行业管理事务,实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以及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是一项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必须从ZZ高度、全局角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民的生命为代价”。非煤矿山开采作业环境复杂,存在坍塌、滑坡、中毒窒息、透水等多种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遇难者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非煤矿山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200余起,造成1500余人死亡,平均每年有300多个家庭因事故失去亲人。我市现有非煤矿山企业86家,其中地下矿山23家、露天矿山63家,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虽然近年来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发生过起一般事故,造成人死亡、*人受伤,这些事故教训深刻、触目惊心。因此,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举措,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二是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非煤矿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大局。例如,2023年省市一家非煤矿山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被迫停产整顿所有非煤矿山企业3个月,导致相关产业链中断,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我市矿业有限公司2022年因发生安全事故被停产整顿,不仅企业自身损失达800余万元,还影响了下游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造成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因此,只有确保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才能保障产业供应链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坚决克服“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做到安全与发展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三是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体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是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如果非煤矿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群众就会对政府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政府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ZZ责任感,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断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也是展示我市营商环境和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全面总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准确把握当前安全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将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出台了《*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市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客观总结、正确看待。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是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建立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也相应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监管责任,实现了监管全覆盖。例如,*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每个非煤矿山企业都配备了驻矿安全员,实现了对企业的实时监管。同时,我市还制定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了检查频次、内容和标准,实现了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2024年,全市共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320余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200余条,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我市深入开展了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整治地下矿山采空区、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尾矿库等重大风险隐患。通过整治,一批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非煤矿山安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对全市23家地下矿山的采空区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治理,采取充填、崩落等方式处理采空区150余处,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对30家露天矿山的高陡边坡进行了治理,削坡减载、设置挡土墙等措施,提高了边坡稳定性。对*座尾矿库进行了升级改造,完善了排洪系统、监测系统等设施,确保了尾矿库安全运行。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非煤矿山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较前三年平均水平下降了40%,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三是企业主体责任逐步落实。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主体责任逐步落实。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例如,*矿业有限公司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安全设施改造,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等,实现了对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据统计,目前全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85%,较2020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四是安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鼓励和引导非煤矿山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全市已有*家地下矿山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家露天矿山采用了爆破警戒系统、边坡监测系统等技术装备,提高了开采安全性。同时,我市还推广应用了非煤矿山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地下矿山的瓦斯、水位、顶板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对露天矿山的边坡位移、降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2024年*月,*县一家地下矿山通过监测系统发现井下瓦斯浓度超标,及时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五是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我市制定了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例如,市应急管理局联合矿业有限公司开展了非煤矿山坍塌事故应急演练,模拟井下坍塌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队伍迅速响应,开展搜救、医疗救护等工作,演练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我市还与周边城市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