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恩施日报/2025 年/4 月/25 日/第 008 版建功示范区 谱写新篇章
青山泼黛 “ 绿” 动振兴
——建始县 2024 年林业“ 双重” 项目绘就生态富民新画卷
全媒体记者 廖时雨
4 月 20 日上午,晨曦初染,清风撩开建始县国有高岩子林场山间的薄雾,新叶抖落晨露的簌簌声与山雀的清啼合奏出一曲动人的和谐乐章。随着营林施工班组将最后一株鹅掌楸苗木稳稳植入土中,全县 2024 年林业“ 双重” 项目(三峡库首区巫峡段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画上圆满句点。
近年来,该县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 双重” 项目为战略锚点,将生态治理蓝图转化为鄂西群山间的工笔画卷——4.3 万亩新生林海正舒展绿意,绵延成守护长江流域的“ 生态屏障”。
同时,该县通过创新构建“ 1+4+N” 生态治理协同机制,探索以工代赈的惠民生态工程模式,山川重披锦绣的同时,更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端稳“ 绿饭碗”,为鄂西山区书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添上生动注脚。
荒山染翠
低效林地变“ 绿色银行”
暮春时节, 国有高岩子林场所在的大山里薄雾氤氲, 沿着新建的作业道蜿蜒而上, 在海拔 1600米的山腰处,新栽植的鹅掌楸叶片舒展如扇,柳杉的针叶层叠如塔,与原生乔木混交而成的“ 绿色方阵” 沿着山势绵延数里。
“ 2 月开工时这里还是块‘ 硬骨头’ ,不仅土层瘠薄、树种单一,还面临着干旱缺水、地形复杂等难题。” 作为县林业局“ 双重” 项目技术团队骨干向诗兵亲历了这片林地的蝶变。
在早期的探索中,林业工作人员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对每一处受损林地进行细致勘察,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地形地貌制定修复方案。通过实践,他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退化林修复模式。
“‘ 硬骨头’ 再硬,也终有啃下来的一天。” 向诗兵说,两个多月来,林业局技术人员全程驻点指导,从“ 适地适树” 选苗到“ 挖穴—浆根—定植” 标准化作业,苗木成活率达 95%,原本略显单调的林区逐渐演变成了层次丰富、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的针阔混交复层林。
如今,这片新生林地每年可固土 3.2 万吨、涵养水源 200 万立方米,为长江大保护筑牢生态根基,成为当地生态修复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