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昌日报/2025 年/5 月/16 日/第 001 版
镍都工业谱华章
——我市工信系统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纪实
记者 刘伟业 通讯员 蔡金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荣获“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先进集体” 称号。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工信系统的全国荣誉榜上,金昌市工信局、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单位的名字格外耀眼——金昌市工信局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 36 个月全省第一、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 30%以上,成绩亮眼;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在创新研发、产业发展、智慧工厂、绿色低碳等多领域的卓越表现,喜获殊荣。
“ 十四五” 以来,市工信系统紧紧锚定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落实落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链条韧性培育锻造、科技创新引领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实融合提质增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竞争力突破提升“ 六大行动”,牵引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自 2018 年 3 月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 85 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2024 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4.6%、连续 36 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工业增加值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7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0%以上。
从“ 镍都困局” 到“ 千亿集群” 的蝶变
在西北广袤的戈壁滩上,金昌,这座因矿而生的城市,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瞩目的工业变革。曾经,它的发展紧紧依赖着单一的矿产资源,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如今,漫步在金昌的工业园区,现代化的厂房鳞次栉比,智能化的生产线高效运转,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与传统产业交相辉映,焕发出无限生机。
全市上下目标同向、措施一体,市企融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围绕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加速融入全省“ 七地一屏一通道” 发展战略,成为推动地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牵引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切的背后,市工信系统功不可没。
——认真落实产业集群培育“ 七大机制”,建立起工业专班、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和“ 六必访” 等制度机制。在这些机制的保障下,30 万吨铜冶炼、40 万吨智能铜电解、3 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技术提升改造等 13 个项目顺利完成。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更优化了产业结构。金化集团被认定为甘肃省第一批工业遗产,成为金昌工业发展历程的生动见证,也为工业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 年寒冬,“ 新能源电池材料自给率必须突破 70%!” 面对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工信系统专班人员连续 72 小时梳理出 48 项“ 卡脖子” 环节。此后三年,推动实施补链项目 106个:日产 25 万只圆柱电池、2GWh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项目等项目相继取得重大进展⋯⋯至 2024年,金昌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自给率达 77%,成为西北最大锂电生产基地。
——深入开展“ 引大引强引头部” 行动,“ 十四五” 以来,累计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项目 310余项、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近 400 亿元,全市工业领域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 302 项、到位资金 760.31 亿元。先后举办 2023 年中国产业转移甘肃新材料专题对接活动、2024 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甘肃)绿色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三项重点工作均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设立“ 金昌企业家日”,定期组织开展政企沟通交流,常态化推进“ 企业点题、部门答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