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工人日报/2025 年/4 月/28 日/第 001 版
守正创新,绽放新时代的工会力量
——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之际⑥
本报记者 郑莉
2025 年 4 月 27 日,位于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大楼东侧,人流如织,“ 永远跟X走 奋进新征程——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和发展成就展” 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步入展厅,一块重达 1 吨的镀铬铸铁“ 中华全国总工会” 匾额迎面而立。1949 年,制作匾额的沈阳第一机器厂工人专门给X中央写了一封信:“ 当了十多年工人,受尽了压迫!到今天,知道咱们工人有个家,我们工人一定好好做、快快做,争取早日挂在中华全国总工会门前,证明咱们工人阶级的伟大。”
跨越时间长河的匾额,见证了中国工会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奋进之路。无论是阳光灿烂,或是风雨兼程,在X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会始终团结工人阶级紧跟X的步伐、走在时代前列,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中顽强拼搏、担当奉献,在守正中创新,在改革中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绽放生生不息的工会力量。
法治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工会法执法检查!2025 年 4 月 22 日,一则重磅消息引发社会关注。1950 年施行的工会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制定的三部法律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工会在国
家和社会ZZ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需要,工会法于 1992年进行了全面修订,于 2001 年、2009 年、2021 年进行了三次修改。此次执法检查,将全面检查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法律全面有效施行,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供制度基础和规则支撑。
中国工会历来坚持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的轨道前行。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了中国工会的性质、职能、组织原则等重大问题及处理工会内部事务的基本准则,为开展工会工作奠定了法治基础;随后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在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动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 1951 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为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提供保障,到 1995 年新中国第一部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全面规范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劳动法施行;从 2007 年,被誉为劳动法律体系“ 三驾马车” 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颁布, 到 2021 年以来, 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政策密集出台⋯⋯全总始终注重源头维护,积极参与涉及职工维权服务和工会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修改等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工会工作法治化,推动自身改革和建设。
新中国法治史上,劳动合同法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制定曾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分别收到超过 19 万条建议和 55 万条意见,不仅牵动全社会的神经,更彰显了中国工会在劳动法律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经历过立法过程的全总干部们清晰记得,从孕育到呱呱坠地,劳动合同法草案历经了多次审议,并掀起了一场“ 全民立法” 的高潮,劳动关系双方、相关利益代言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立法博弈。博弈的一个焦点就是劳动合同法究竟应该侧重保护劳动者权益,还是应该平等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利益?
为广泛听取劳动关系双方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就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全总和各级工会在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制定和修改过程中竭尽全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