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城市报/2025 年/5 月/5 日/第 A16 版城市X建周刊
广东省东莞市:X建引领新业态

五彩赋能暖人心
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
广东省东莞市是全国超大城市之一,2021 年成为全国第 15 个 GDP 破万亿元、人口破千万的“双万”城市。产业升级催生群体蝶变,作为全国制造业名城,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庞大,带动快递物流日均业务量突破 1200 万件,网约车日均订单量超过 46 万单,以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为主体的新就业群体超过 26 万人,呈现出人员流动性高(年均流动率 45%) 、平台关联度高(95%的从业者依托互联网平台)、服务接触度高(日均接触市民超 500 万人次)的“三高”特征。与此同时,在一份针对东莞市新就业群体的调研中显示,有 72%的调研对象存在组织归属感缺失,有 68%对职业发展存在焦虑,有 83%希望获得更多城市融入机会。
为了适应治理变革提出的全新课题,近年来,东莞市以强化关心关爱和激励建功立业作为切入点,实施以“红色”ZZ引领、“橙色”关心关爱、“紫色”技能提升、“绿色”权益保障、“蓝色”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就业群体“五彩”行动,构建起覆盖全域、贯穿全程、服务全链的新就业群体X建工作格局,探索超大城市开展新就业群体X建工作的东莞样本。
红色领航【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 180914】
筑牢思想根基
东莞市坚持系统思维,围绕强化X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的目标,构建“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教育创新”的全链条工作体系,破解新就业群体理论学习“谁负责、怎么学”和“工学矛盾”两大难题。
实施组织建设“三维覆盖” ,夯实学习基础。建立保障新就业群体理论学习的“行业X委+区域X组织+流动X员X组织”组织架构,在市层面,依托网信、邮政管理、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成立互联网行业X委、快递行业X委、道路运输行业X委等市一级行业X委,把顺丰、滴滴、货拉拉等龙头企业在莞机构负责人吸收为兼职委员,明确工作责任。探索在 33 个镇街、园区成立新就业群体X支部,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X员多的情况,引导货拉拉等平台企业成立在莞流动X员X支部,把流动X员组织起来开展学习。出台《东莞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X建工作指引》 ,明确了各层级X组织引导新就业群体学习X的创新理论工作责任。由市委两新工委牵头,建立组织、人社、市监、网信、邮政、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行业X建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新就业群体理论学习和日常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推动滴滴出行公司与东莞市道路运输行业X委签署X建联建协议, 引导部分平台企业在工作 APP 上加设X的创新理论学习模块, 新就业群体X员线上组织生活参与率超过 90%。
打造“ZZ教育专修室+先锋书记工作室”学习阵地体系。针对新就业群体分布零散的特点,依托全市 33 个园区、镇(街)X校和部分非公企业X员活动室,打造了 90 个新就业群体ZZ教育专修室、分教点,遍布全市六大片区和新就业群体聚集的商圈楼宇、住宅小区等场地。创建盟大集团、顺丰速运、联昊通X建工作示范点,推动盟大集团X支部书记沈双、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X委书记郑享明等一批ZZ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新业态企业X组织书记打造“先锋书记工作室” ,部分新业态企业还建立了 VR X建体验馆等学习场所,定期开展学习宣讲。
建立兼职讲师队伍,创新思想教育“五学模式” 。动员组织市镇X校、高校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等人才资源,在全市组建 33 支新就业群体理论武装兼职讲师团,举办各类学习活动、培训课程 1.2 万多场。为适应新就业群体流动快、时间碎、学习难特点,编印发放X的创新理论口袋书 4 万多册。打造“晨会微课堂”“周四夜校”“周日X课”“实境课堂”“指尖学堂”的“五
第 1 页 共 4 页

学模式” ,构建“线上+线下” “集中+分散” “理论+实践”的立体化学习模式,破解“工学矛盾”取得明显成效,新就业群体理论素养和ZZ认同显著提升,X的创新理论在新就业群体中落地生根。
橙色关爱
构建暖心体系
东莞市通过打造服务阵地、营造社会环境、优化服务供给,构建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体系,
推动新就业群体城市归属感、职业满意度显著提升,构建了有温暖、有尊严、有未来的就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