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恩施日报/2025 年/4 月/30 日/第 006 版社会民生
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新图景
——恩施市金子坝街道青年社区工作者的创新实践
全媒体记者 何雨洋 通讯员 周珍珍 实习生 黄星宇
在恩施市金子坝街道的街巷楼宇间,活跃着一群 85 后、90 后青年社区工作者。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创新破解治理难题,将青春的热忱化作基层治理的“ 绣花针”,在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解、民生服务升级等领域,编织出一幅幅温暖画卷,探索出青年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金子坝街道 4 个社区,记录 4 位青年社区工作者的奋斗故事,探寻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青春密码。
多元协同,激活自治力
在枫香坪社区火车站还建一小区,社区X总支宣传委员张午未用 3 年多时间破解“ 干部干、群众看” 治理困局。
2021 年, 当张午未接手管理这个征地拆迁还建小区时, 摆在他面前的是横七竖八的飞线充电、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和居民投诉簿上密密麻麻的怨言。
转机始于一场持续 3 个多月的“ 百日攻坚”。张午未带领社区干部白天逐户敲门、夜晚打着手电走访 402 户居民、318 家商户,绘制“ 问题地图”。
最终,一本涵盖停车混乱、设施老旧等 6 大类、237 条问题的“ 民情账本” 逐渐成形。
“ 要让群众加入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张午未与社区干部几经商议,创新推出“ 五步工作法”,即业主提议—自管委商议—X支部审议—业主大会决议—监委会评议,引导居民自主推选 42 名有公信力、执行力的小区能人,组建涵盖自治管理、商业协调、监督评议的自治组织体系,让群众选出的代表管群众的事,将小区改造、经费使用等重大事项决策权交还给居民,形成群众事群众议、大家事共同办的自治生态。
如今,火车站还建一小区通过平整边角地块,新增潮汐车位 200 个,年创收 90 万元,并打造美食广场,解决流动摊贩占道问题,形成“ 治理创收反哺民生” 的良性循环。
绣花功夫,重塑“ 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