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珠海特区报/2025 年/5 月/29 日/第 001 版
纾民困
破堵点
促发展
珠海高新区“ 开门办事” 提升治理效能
本报记者 宋雪梅
水龙头一拧,清流喷涌而出,冲走了村民几十年半夜接水的记忆;直播间灯光亮起,弹幕飞速滚动,实现了“ 少跑腿、高透明、可复制” 的治理成效——当前,珠海高新区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BXGD精神学习教育,以“ 开门教育” 破题,用一场场民生攻坚、一次次创新实践,让柏叶林村从水压不足到“ 清流奔涌”,让唐家社区居民在直播间里动动手指,诉求就能“ 秒接单”,不仅打开了民生难题的“ 锁”,更敞开了干群之间的“ 心门”,将“ 民之所忧” 化为“ 民之所赞”。
解民忧:
40 余天破解用水难题【更多写作资 料+微信:】
“ 以前用水愁煞人,高峰期水压低得可怜,日子过得闹心!”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社区柏叶林村 77 岁的高绍武老人,谈起过去用水难时仍直摇头。这个困扰柏叶林村几十年的用水难题,在深入贯彻中央BXGD精神学习教育中被列为重点整改事项,从立项到通水仅用时 40 余天,成为当地以作风建设推动民生实事的典型案例。如今,老人脸上满是笑容: “ 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改造了管网,水非常充足,质量也好,真是给群众办了件大实事!”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珠海高新区以“ 开门教育” 为抓手,通过“ 香山夜访” 入户走访、线上平台征集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柏叶林村居民集中反映的“ 老旧管网供水不足” 问题被迅速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
唐家湾镇XX办副主任黄锦荣介绍,该村管网锈蚀严重,最小管径仅 25 毫米,高楼层用户长期用水困难。
村子供水系统还是上世纪建设的山泉水过滤设施,随着人口增长,原有系统早已无法满足如今数千人的用水需求,尽管曾进行改造,但因资金和管道规格等问题,供水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