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5 月/14 日/第 005 版调查研究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全国政协“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调研综述
本报记者 孙金诚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金融领域持续创新,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高,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更多写作资料+微信: 】
我国已是金融大国,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强国应当具备“ 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 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加快补齐补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弱项,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那么,如何理解金融体制改革的“ 任务书” ,把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怎样推动改革任务落地,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五篇大文章” ?4 月 7 日至 10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围绕“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在上海市开展专题调研,听取相关意见建议,为建设金融强国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加快破解融资难题 更好为民企“ 输血补气”
多彩休闲的展厅区域中,九合一大屏滚动播放着企业宣传片;干净整洁的荣誉墙上,陈列着公司历年获得的重要奖牌奖杯⋯⋯
4 月 8 日,调研组走进上海泓明供应链集团,了解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
“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要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战略紧密结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履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尽力。” 在数字化展示大屏前,集团执行董事沈翊对调研组说,“ 相信在政策、市场与社会信心的三重加持下,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
民营经济在科创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 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新产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 90%。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X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但同时,民营经济还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投资信心不足和发展动力疲软、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贸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新老问题叠加的困境凸显。
优化金融体制机制,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有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要从政策引导、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企业信用建设等多方面同向发力,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体系。
“ 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对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民营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 云账户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表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应创新方式,从整体政策环境和行业特点入手,分层次厘清问题根源,匹配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 输血” ,助力“ 造血”。同时,进一步优化、落实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容错纠错、尽职免责制度,让基层银行机构愿贷、敢贷、能贷、会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