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5 月/6 日/第 005 版调查研究
保障网密织无忧
新生命温暖启程
——全国政协“ 完善促进生育支持政策” 专题调研综述
本报记者 赵莹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 8091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日前率专题调研组赴辽宁,围绕“ 完善促进生育支持政策” 开展专题调研。
为期 4 天的密集点位安排,从朝阳市的婴幼儿托育机构到沈阳市的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企业、高校到丹东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调研组与基层干部、医护人员、企业代表和年轻父母围坐一桌,既听取各地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中的创新做法,也直面托位缺口、育儿成本、职业发展等现实难题。
这些带着“ 烟火气” 的一手资料,为完善促进生育支持政策既“ 上接天线” 又“ 下接地气”提供了鲜活样本,以期在民生温度与制度精度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高铁一路向北,季节的画笔将山桃花晕染得愈发清浅,朝阳市双塔区在晨光中缓缓醒来。
推开小梧桐保育园的大门,阳光像融化的蜜糖般流淌进来,在绘本角铺开一片温暖的光晕。
七八个孩子仰着圆润的小脸,清澈的眸子追随着老师翻动绘本的指尖儿。
眼前这一幕温馨的场景,让调研组成员不约而同地放轻脚步,仿佛在这童真的世界里,连呼吸都变得轻柔起来。稍远处的游戏区,年纪更小些的孩子手脚并用地爬向散落的积木,不时发出银铃般“ 咯咯” 的笑声。
委员们缓步穿行于园区,时而驻足凝神,细致观察保育员与幼儿的互动细节,时而轻轻蹲下身,询问“ 午饭好吃吗?”“ 最喜欢玩什么玩具?” 欢声笑语中,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状态,更深刻理解了托育工作背后“ 以爱育爱” 的专业内涵。
“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表面上看是解决‘ 孩子谁来带’ 的现实问题,深层里却牵动着年轻家庭的生育决策。 ” 走进沈阳市铁西区枫叶优体托育中心,未满周岁的幼儿正在专业保育员悉心照料下进行早期发育锻炼,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仇鸿不禁感叹,托育服务不仅要解决“ 有没有” 的问题,更要注重“ 好不好”,将托育服务与早期教育有机融合的做法值得推广。
一路看实情、听民声、问良策,委员们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当鼓励生育政策遇上都市快节奏生活,优质的普惠性托育服务就像一把“ 金钥匙”,能解开双职工家庭的育儿焦虑,更是撬动生育意愿提升的关键支点。
“ 着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给”“ 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积极支持用人单位办托” ⋯⋯去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再次部署加强托位建设,夯实托育服务发展基础。
政策持续推动下,托育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地走访中,调研组成员注意到一个值
得深思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家长有强烈的送托需求,苦于找不到合适托位;另一方面,不少建
第 1 页 共 3 页
好的托育机构乏人问津,面临招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