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代表报/2025 年/5 月/17 日/第 005 版代表周刊
以群众“ 呼声” 为履职“ 哨声”
——安徽省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推行“ 五常” 机制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纪实
本报通讯员 周明文 汪沁
引言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近年来,在安徽铜陵,不断涌现的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基层民主形式,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 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把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行代表履职平台作为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的重要举措,创新推行“ 站门常开、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活动常有、实事常办” 的“ 五常”工作机制,不断拓宽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积极探索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铜陵实践” ,全力答好“ 民主之问” 的时代答卷。
站门常开
融入基层“ 接地气”
走进铜陵市郊区周潭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可以看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的八字工作理念十分醒目。这里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设置有代表接待室、化解矛盾室、视频会议室等,在显眼位置还能看到驻站代表名单,代表接待群众计划、活动开展计划等规章制度一目了然,方便群众知晓。这是铜陵市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全过程人民民主应该在老百姓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烟火气、泥土味。自 2022 年换届以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在安徽省率先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常委会主要领导牵头推进,成立工作专班,分片督促指导,着力在优化站点设置、完善功能布局、细化制度流程等方面下功夫,出台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方案,对联络站的建设内容、功能分区、标识标牌等元素进行统一设计,让代表和群众明白联络站是什么、要干什么。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民意志在决策程序中得到充分表达和关注。在铜陵,以乡镇、街道为依托建立代表联络站,以行政村、社区网格为依托建立代表联络点,通过“ 一站多点” 建设,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
“ 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辖区所有行政村均设立了代表联络点,聘请相关工作人员为联络员,发挥行政村“ 最小单元” 的管理优势,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集中梳理后定期向代表联络站反馈。代表联络站再根据问题具体内容,安排合适的人大代表接访,精准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大通镇人大主席介绍说。
如今在大通镇,群众有问题“ 下楼出院” 就能直接反映,不出一周相关诉求就能得到回应,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更好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在铜官区天井湖社区,同样为了方便群众,实行“ 站点” 和“ 人员” 双流动,即以代表联络站为中心,流动代表联络站为延伸,将辖区近 1.5 万名群众,划分为 6 个片区,实现“ 巡回流动” 全覆盖,有效解决群众参与度低的问题,增强了代表与群众的沟通联系频率。
一张放着“ 代表接访” 字样的简易桌前,代表们与群众围坐一起聊家常、谈需求,在广场、长廊、庭院,一场场散发着烟火气的流动“ 板凳会” ,让代表与群众的心凝聚在一起。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生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无穷魅力。
群众聚在哪儿,阵地就建在哪儿。目前,铜陵市已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代表联络总站、4 个县区级中心站、50 个标准化基层联络站及若干代表联络点,“ 1+4+50+N” 的四级网络体系日趋成熟,
第 1 页 共 4 页

基本实现联络站建设全覆盖,代表履职的“ 触角” 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代表常在
贴近群众“ 察民情”
每月 15 日进站接待群众,在铜陵市已经是人大代表的固定行程。
为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与运行,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指导意见,制定总站、中心站、联络站、联络点运行基准,按照“ 就地就近、多级联动、助推发展” 的原则,将全市 3300 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编组进站、接待选民、走访群众,并实施代表进站“ 121” 任务机制,即联络站每月至少开展 1 次活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每年进站参加活动不少于 2 次、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每年进站参加活动不少于 1 次,逐步构建起五级人大代表同声发力的组织体系,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代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2024 年,全市各站点开展活动 681 次,接待来访群众 1772 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 3000 余条,办结 2800 余条。
“ 公塥村白湖叽圩排涝站建设于上世纪80 年代,排涝站仅1 台30KW 机组,排涝能力有限,且部分设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希望重新改造,提升排涝能力。” 2024 年 8 月 15 日,枞阳县白柳镇居民杨春发和王朋一起,通过扫描代表联络站二维码写下这段话并提交。几乎是同一时间,作为联络站站长的白柳镇人大主席的手机上就已经显示出这条建议。
“ 白湖叽圩与镇中心城区相连,一旦排涝不力,圩口水位超过安全线,将会危及城区居民。这个事必须高度重视。” 次日上午,白柳镇人大立即组织代表开展现场调研,为镇域内水利设施进行“ 集中体检” ,并形成代表建议交镇政府研究处理。
今年 3 月 11 日,当代表再次来到白湖叽圩时,连同公塥村谢庄圩、 山河村复兴二圩等地,均纳入枞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修复改造范围,进行修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