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济源日报/2025 年/5 月/14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在济源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济源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秦保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
提出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探索全域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模式,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生产总值增长 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5.5%,城乡收入比缩小到 1.61∶1。【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 4】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省第十三期“ 三个一批” 活动在济源举办,57 个“ 三个一批” 项目投产达效,180 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的 102.8%。争取各类资金 44.2 亿元,支持项目 63 个。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消费 6.4 亿元;接待游客 1252.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82.5 亿元。进出口总值 456.7 亿元、增长 20.7%,均居全省第 2 位。人民币贷款增长 16.59%,居全省第 1 位;供应土地 5436 亩,盘活土地 3694 亩。新登记市场主体 1.3 万家,新增“ 四上” 企业 151 家。
产业转型创新突破。工业企业营业收入 2254.6 亿元。纳米材料入选全省“ 7+28+N” 第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名单,低空经济示范基地揭牌,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34.9%、26.1%、11.1%。“ 十百千” 企业增长面 45%,金利首次、豫光连续 16 年进入中国企业 500 强,3 家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4 家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均实现大幅晋位。豫光、优克电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工信部火炬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开展战略合作,中试基地经验全省推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3.44%,居全省第 2 位。经开区迈入全省千亿级开发区行列。
乡村振兴有力有效。粮食总产 5.02 亿斤。联动中原农谷打造蔬菜制种基地,新增蔬菜制种面积 1 万亩,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部研发中心落户济源。大沟河片区入选全省首批“ 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 打造休闲旅游村庄 20 个, 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丘陵片区现场会在济源举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 99.5%,生活污水治理率 63.1%。新改建农村公路和安防工程 180 公里,成功创建“ 四好农村路” 全国示范市(县)。共同富裕水平居全省第 2 位。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稳居全省第 1 位。
产城融合提质增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70%。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城镇发展空间更优。焦济洛平高铁初设获批,济源东站场站设计三台七线。东区建设全面铺开,宝龙广场开业运营,人民医院东院区、紫光苑等项目加速实施。建成特色商业街区 5 个,宣化街等 11 条超期服役道路改造完成,新建中礼街等 6 条“ 微循环” 支路。更新改造老旧管网 53 公里,新建 10 个口袋(社区)公园、563 个充电桩。35 个老旧小区改造、6 个保障房项目加快推进,11 个保交房项目顺利交付。
改革开放深化拓展。置换贷款 16.35 亿元,平均利率下降 2%。率先在全省同步实现“ 交地即交证、交验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化解 10 个小区 1015 套房屋、9 家企业 28 栋房产登记难题。村集体经济 5 万元以下村清零、 10 万元以上村占比 84.8%。 到位省外资金 285.1 亿元、 增长 5.3%,签约项目 196 个,与中国有研集团等 10 余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完善“ 万人助万企” 包联
第 1 页 共 6 页
服务机制,组建 19 个营商环境“ 合力服务团”;减税降费及退税 19.96 亿元。
污染防治攻坚破难。实施节能降碳项目 55 个,减排二氧化碳 26 万吨,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11 家,金利入选全国首批“ 无废企业” 典型案例。空气质量四项主要指标完成省定任务。9 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沁河济源段获评省级美丽幸福黄河。完成造林 2.6 万亩。修复治理废弃矿山 25 处 1900 亩。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达标率 100%。
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城镇新增就业 1.5 万人。公办园在园幼儿超过 50%,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中附中建成投用,本科上线率 74.8%,高于全省 29 个百分点。河南女篮俱乐部落户济源,举办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全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总决赛等赛事。医疗集团启动重组,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建成老年助餐点 88 个,“ 供销社+食堂” 模式全省推广。建成专门学校第七中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各位代表!民生答卷,温暖人心。经过一年的努力,19 项省定、15 项市定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民生支出占比 71%,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X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议案建议 141 件、政协提案 196 件。强化审计监督,深化府院府检联动。落实过“ 紧日子” 要求,一般性支出下降 20.8%。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推进,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档案、地震、气象、人防、援疆、慈善、红十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路引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示范区X工委、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和无X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济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在外打拼的愚公儿女,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关心支持济源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问题:主导产业做大规模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突出,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性矛盾突出,消费市场不够活跃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与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持续升级矛盾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与一些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敢作善为的作风不硬矛盾突出。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5 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