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档案报/2025 年/5 月/16 日/第 001 版
昔日“ 火焰山” 如今“ 花果山”
绿满荒山写传奇
——访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原局长钟炳林
采访组 马萱 范朝京
采访对象:钟炳林,1958 年 12 月生,福建长汀人。1997 年任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局长。2010年 1 月后历任长汀县国土局局长、龙岩市林业局副调研员、长汀县副县长、龙岩市水土流失治理指挥部副总指挥。2014 年 11 月退休。
采访组:钟炳林同志,您好!我们一路走来,看到一派绿意盎然,很难想象之前红色沙砾裸露在外的画面。请您介绍一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前是什么样子?【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钟炳林:不瞒你们说,以前的长汀可以说是“ 火焰山”,山坡都是红彤彤的。一到夏天,这山坡上的土地烫得都能烤熟鸡蛋。我们这里曾流传着一首民谣: “ 长汀哪块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块穷?朱溪罗地丛。” 可见,日子过得是多么艰难啊!民谣中的“ 河田”,原名叫“ 柳村”,后因水土流失,洪水频毁堤岸,常常是“ 河” 比“ 田” 高。渐渐地,“ 柳村” 这个美丽的名字被人们淡忘,变成了现在的“ 河田”。
我记得参加工作后,有一天跟着县委书记等人,从策武走小路到河田的根溪大队吕屋开会,下午又从根溪赶往河田公社。这一路走下来,很想找一片树荫歇歇脚。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坵上只有几棵孤零零的“ 老头松”。当时,我们就想什么时候山上可以有成片的绿树,什么时候就可以摆脱贫困了。
1997 年,我担任县水土保持局局长,开始了解、学习有关水土流失的知识。长汀之所以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一方面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自然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一是岩性和地质构造。长汀水土流失严重的中部和西南部母岩性为花岗岩。花岗岩之间的丘陵区,由于母岩节理发育,在高温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强烈,形成深厚疏松的风化壳,厚度在 10 米至 60 米之间,其抗侵蚀性弱,一旦地覆植被遭受破坏,便容易导致侵蚀。二是气候。暴雨、大风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日照等对植物的生长、植被类型、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与土壤性质间接地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变化。降水是气候因素中与土壤关系最为密切的,长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频繁降水对土壤侵蚀极大。每逢雨季,失去植被的坡面,径流夹带大量泥沙下泄,造成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外在因素。一是植被砍伐。由于长汀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能源结构单一,为解决家中烧柴问题,大家便上山大量砍伐树木,造成了植被破坏。二是垦荒滥耕。耕作方法不当,造成水土流失。在没有水土保持设施的山坡耕地、园地或经济林地上进行不当的中耕、除草以及单一种植等,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水田串灌串排,边耕作边排水,会造成大量黏粉土粒和有效养分随水流失,导致耕作表层沙化和淀浆现象。
采访组: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决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
钟炳林: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从县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来看,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当时,福建省研究院曾在河田建立土壤保肥试验区,但只是进行了一些基础性探索。新中国成立后,X和政府组建了水保机构,动员、带领社会各界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经历了“ 治理—破坏—再治理—再破坏” 的过程,水土流失日甚一日,阶段性治理成果“ 得而复失”。
第 1 页 共 5 页

20 世纪 80 年代初,水土大量流失造成山塘水库淤积,灾害频繁。治理水土流失成为长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983 年,在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水土保持办公室、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龙岩地区行政公署、长汀县政府 8 家单位领导及专家在长汀召开水土流失座谈会,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 同时, 这 8 家单位分别挂钩和包干治理水土流失。 1985 年, 首次开展水土流失面积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 146.2 万亩,水土流失率 31.47%。
此后 10 余年,通过人工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措施,水土流失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采访组:1999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到长汀河田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您能讲一讲当时的情况以及之后是如何开展治理的吗?
钟炳林:1999 年 11 月 27 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习近平同志专程到长汀视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他首先去了河田镇露湖村的项公亭。在这里,我向他汇报了长汀过去 10 多年水土流失治理的情况及今后的规划。当他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神情很严肃,对大家说:“ 长汀水土流失是‘ 癞痢头’ 、是顽症,久治不愈,1983 年项南书记专门研究治理,至今人民怀念,寄予希望,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随后,他参观了长汀县直机关干部为治理水土流失带头开垦的果园。下午,在长汀宾馆召开的会议上,县领导汇报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会后,他作出指示: “ 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变劣势为优势,推动长汀经济的发展。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 8 到 10 年的时间,有所为,有所不为,完成流域治理目标。要有系统工程的理念,列出时间表,既搞经济林,又搞生态林,要分析自己有多少能力,再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 省里将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长汀倾斜,就是倾斜到腰都弯了,也要继续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