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既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ZZ要求,更是推动县域经济破局突围的现实需要。当前,区域竞争早已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环境、拼服务,营商环境已成为企业投资兴业的“晴雨表”、群众安居乐业的“风向标”。反观我县,部分领域仍存在审批“旋转门”、监管“稻草人”、服务“中梗阻”等问题,这些沉疴痼疾不仅束缚了市场活力,更削弱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推进改革,用政府的“自我革命”换取市场的“破茧成蝶”、群众的“真心点赞”。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些的具体要求。
一、锚定方向,以全局视野把握改革“主动权”
(一)对标国家战略,校准改革“坐标系”。“放管服”改革是X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从“证照分离”到“跨省通办”,每项政策都蕴含着激活市场、释放活力的深层逻辑。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工业新县,必须主动融入全国改革大局,将“放管服”作为对接国家战略的桥梁纽带。无论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业态,还是推动乡村振兴,都要以改革为突破口,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才能避免改革陷入“闭门造车”的误区。
(二)立足县域实际,找准改革“着力点”。**县产业基础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的现状,决定了改革不能“循规蹈矩”“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经验。要聚焦企业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比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针对项目落地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同时,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在农产品深加工、文旅融合等领域探索专属服务,打造“一业一策”改革样板。只有紧扣县域实际,改革才能精准发力、事半功倍。
(三)回应群众期待,把稳改革“方向盘”。改革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获得感上。当前,群众对“一件事一次办”呼声强烈,对隐性门槛、重复证明深恶痛绝。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企业方便不方便”作为衡量改革的标尺。无论是政务大厅的排队时长,还是政策兑现的速度,都要以“用户思维”重新审视。只有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改革“风向标”,才能让改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二、靶向攻坚,以硬核举措破除改革“绊脚石”
(一)在“放”字上动真格,打破审批“玻璃门”。一是推行“权力瘦身”行动。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大起底”,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应放尽放。重点清理各类“奇葩证明”“重复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