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气质很重要
不同职业干久了,就自然会有相关的气质,很多时候看这个人一眼,就能知道他的工作。
特别对领导干部来说,像不像,是往上走很关键的一点。
要有意识地养自己的气,大方舒服、沉稳淡定,慢慢用时间和习惯去沉淀。
要学会表情管理,说话匀速平和,不要一激动就唾沫星子乱飞。
有好事情也别咧嘴到后脑勺,有烦心事也别眉头马上皱紧,深呼吸,心里默念“稳住,能赢”。
脸上稳住了,别人就觉得你靠得住。
要学会藏拙,中国人是讲究含蓄的智慧的。聪明劲太外露就成了显摆小机灵。
大家天然更信看起来老实巴交、甚至有点“憨”的同事。不是真傻,是懂得“藏锋”。
眼神是人和人打交道的第一关,眼神飘来飘去,显得心虚;死死盯着,又像审犯人。
平时照镜子练练,学会真诚地看着对方,时间长了,一个眼神,对方就懂你意思,比说十句废话管用。
站坐有相,走路挺直腰板,肩膀打开,想象头顶有根线提着。坐着别葛优瘫,找到“松而不垮,挺而不僵”的感觉,精气神儿立马不一样。
三岁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说话前,舌头在嘴里转三圈,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咽回去,管住嘴就能少惹祸。
心要学会放宽,同事夸你,笑笑说“过奖了”。
领导批你,听着改着,别往心里去。
心稳了,事儿就顺一半。
最后就是要慎独,慎独是领导干部必备修养。小事不马虎,气质自然就“正”了,君子是装不出来的。
体制内的“气质”,稳当、靠谱、不招人烦、自己也不拧巴,就够了。
说到底,是修一份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的“人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