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观《长安的荔枝》有感:荔枝未红为者有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前不久,央视《长安的荔枝》热播,李善德的故事发人深省。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差事,落到了一个不被待见的小官手里,成就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供应链传奇。李善德的“送荔之旅”,像一面镜鉴,警醒我们:初心、能力、坚持是成事的必要条件。也启发我们:荔枝未红,为者有为、为者勤为。
荔枝怎么运?学李善德“精于术”,用专业素养破解工作困境。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从岭南到长安,五千余里之遥,被同僚做局“坑”了的李善德,接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李善德凭借明算科出身的专业素养,研究出盐洗隔水抑菌、双瓮冰镇降温、分枝植瓮之法的创新保存方式,精研大唐的交通构造,优化荔枝转运线路,硬是走在了自然规律的“对抗路”,将荔枝的保鲜期延长至了十一日。李善德的成功,靠的是科学分析、靠的是勇于突破、靠的是精准谋划、靠的是自身过硬。如今,我们在工作中同样面临各种“运荔枝”的困境:审计力量资源不足、执法程序不够规范、协调联动不够顺畅、信息手段运用不够等。唯有用精研细究代替盲目决策,用扎实调研取代无效动作,提升自身专业性运送“十日鲜果”,才能让各项改革发展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温度与甜度。
荔枝为谁运?学李善德“明于道”,在诱惑和压力面前不忘初心。初入岭南,李善德一心“寻经问道”,偏执地以运荔枝为唯一目标,不计后果、不计牺牲;二入岭南,借着杨国忠银牌开道,各部以及岭南使鼎力支持,手中的“权力”已异化为脱离群众的“快马”。但当他看到驿站马毙人卒、侗人果园被毁的民生惨剧,突然痛彻醒悟:“冰鉴保的是贵妃的体面,寒的是驿卒的骨头”;当他得知荔枝转运的费用既没有由太府寺的国用里出,也没有从圣人的大盈库里拿,而是取自民脂民膏,心生厌恶进而幡然顿悟“真正的盛世不在贵妃舌尖,而在百姓掌心微甜。”在荔枝运到后,李善德痛斥杨国忠:“朝廷之法,偏为贵人而设!”最终拂袖而去、隐居岭南,避开了安史之乱,他坚守了初心,初心同样守护了他。在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面对类似的压力与困境。唯有时刻自省,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始终坚守初心,聚焦民生资金、关注民生工程,查出侵害群众利益、侵占群众财产、损害群众权利的各类问题,确保财政资金不被浪费在“荔枝鲜”上,而用于刀刃、惠及于民,才能使审计工作与群众关切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