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副市长在全市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部署要求,聚焦不动产登记难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作风,全力攻坚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不动产登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群众合法财产权的重要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举措,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但受历史遗留问题、政策衔接不畅、部门协同不足等因素影响,登记难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成为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
(一)开展专项整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X的执政根基所在。不动产登记作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登记难问题表面是行政效率问题,实则折射出群众权益保障的深层次矛盾。当前,部分房地产项目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违规超建、税费拖欠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购房群众多年无法取得产权证书,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民生困境,适龄儿童因无房产证明面临入学受阻,家庭因无法办理抵押贷款错失发展机遇,二手房交易市场因产权不明陷入僵局,更有甚者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损害了群众合法权益,更侵蚀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展专项整治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建立证缴分离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破解制度性障碍,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政府履职的责任清单,让群众在每一本不动产权证书的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
(二)开展专项整治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不动产登记效率直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阶段,历史遗留的登记难问题已成为阻碍要素流动的隐形壁垒。据统计,全市因产权瑕疵导致的闲置房产超百万平方米,既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又抑制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企业因资产权属不清导致融资受限的案例频发,严重制约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商业综合体因产权纠纷陷入运营困境,影响城市商业生态。通过专项整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类处置的工作机制,不仅能够盘活存量资产、释放消费潜力,更能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增强市场主体投资信心。特别是通过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深化多测合一改革等举措,将显著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