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 年/1 月/13 日/第 005 版新时代周刊
灌溉设施进一步完善 水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大国粮仓背后的水利力量
本报记者 王雅婧
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正式通水,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进入了预验收阶段⋯⋯最近,我国不少灌区工程建设迎来新进展。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农业节水的主力军,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是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代化灌区建设不断推进,已建成大中型灌区 7300 多处,X的十八大以来,耕地灌溉面积由 9.37 亿亩增加到 10.75 亿亩,形成相对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同时,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 0.516 提高到 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 404 立方米下降到 347 立方米,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从 1.58 公斤增加到 1.8 公斤以上。
1 闸门自动控制、灌溉智慧调配老旧灌区展现现代化新面貌
最近,地处湖南省湘江支流舂陵水和耒水下游地区的欧阳海灌区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冬季维修养护。每年这个时候,欧阳海灌区都要对通水期灌区工程出现的问题、隐患进行整治,确保来年春天能够如期开灌。
欧阳海灌区工程是湘南地区重要的水安全保障工程,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生态保护等功能。自 1970 年通水以来,欧阳海灌区已运行 50 多年,在岁月的风吹雨打之中,灌区的渠道逐渐破损,渠系建筑物老化严重。2021 年 11 月,在以前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基础上,欧阳海灌区“ 十四五” 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开启,让老灌区在一次次改造中展现出现代化的新面貌。
在欧阳海灌区右总干渠管理所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轻点鼠标,远处的渠道闸门便按照设置高度精准开启。渠道闸门是灌区工程的重要设施,过去,欧阳海灌区的闸门多为传统手动铸铁闸门,而且开启和关闭依靠人工手动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难以精准控制水量,安全隐患较大。拆除重建和标准化改造后,新的闸门实行统一的设计标准、统一的制造工艺、统一的安装调试,以及统一的运行管理,可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数据能通过网络传输至调度中心。欧阳海灌区的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 6 处闸门的拆除重建、8 处闸门的标准化改造,相比之前,改造后的闸门在操作便捷度、控制精准度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更胜一筹。”
除了闸门改造,欧阳海灌区还进行了渡槽加固、干支渠防渗衬砌等工程建设,在欧阳海灌区(衡南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全管道输水取代了老旧的田间渠系,刷卡用水、智能调水用水管理模式代替了过去的用水模式。家在试点中心区的衡南县宝盖镇福全村种粮大户廖友生表示,没有维护改造前,田间支渠放不出来水,村民们不得不去附近的山塘抽水灌溉。如今,田间的自动化取水口随处可见,水稻产量提高了,种植成本也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