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雅安日报/2025 年/1 月/6 日/第 009 版2024 向雅安人民报告
凝心聚力护资源 砥砺奋进为民生
——2024 年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石雨川
冬日暖阳下,雅安处处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一块块“ 沉睡” 土地被“ 唤醒” 并赋予新的发展使命,一处处青山绿水被精心修复成为“ 金山银山” ⋯⋯这背后,是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 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服务经济回升向好”“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着力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加强差别化政策供给、 着力提升治理能力” ⋯⋯ 2024年伊始,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便为 2024 年绘好了“ 路线图”。
吹响号角,擂起战鼓。2024 年以来,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有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依法履行“ 两统一” 核心职责,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守土安邦,染锦绣河山画卷;凝心固本,绘振兴发展鸿图。雅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勇当落实重大战略的“ 先遣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服务员”、建设美丽雅安的“ 生力军”,在 1.5 万余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守护绿水青山
奏响生态发展“ 乐章”
雅安,“ 天府之肺”“ 熊猫故乡”。
立冬后,雅安依然山清水秀,处处彰显着以绿为底,向新求质新动能。
严守耕地红线——
绿色,是这座城市的基调。雅安如何守护这份大自然的“ 馈赠” ?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取“ 长牙齿”的硬措施,打好耕地保护硬仗,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市耕地面积 61.5 万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常态化恢复补充耕地 2 万余亩。其中,芦山县苗溪农场作为全省首个“ 二调” 非耕地开发新增耕地试点项目,成功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备案,并入库耕地占补平衡 1345 亩,为耕地保护工作树立了新标杆。天全县仁义镇首创的“ 管控效” 三合一机制,以“ 制” 促“ 治”,入选全省首批全面推行田长制“ 十大典型案例”,为全省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进生态修复——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引领,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科学统筹、综合施策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总投资 5.36 亿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进入收官阶段,修复面积达 1083.17 公顷。此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完成了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022 年和 2023 年国家移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的问题整改处置,2022 年至 2024 年度反馈的 44 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创建绿色矿山——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