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国防报/2025 年/2 月/24 日/第 003 版视点
从边防战士到考古学家,全国“ 最美退役军人” 霍巍——
在荒原雪山中探寻厚重历史
王子冰 李林 本报记者 辛悦
立春过后,“ 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绿意葱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教授霍巍的眼中,家乡的春天不仅是原野中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更是一座城市创新发展的无限活力。
68 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是安享岁月的年龄。然而,对于霍巍来说,一切好像才刚刚开始。
“ 时间的概念是人创造的,在新事物面前人不分年龄,考古人永远年轻。” 霍巍的声音带着
军人特有的坚定,浑厚中透着沉稳执着。
岁月不掩儒雅,白发仍是少年。这位从边防哨所走出来的考古学家,曾经多次拨开岁月风尘,捡拾那些飘落的历史散叶, 让未知的历史不再停留于传说和想象, 让一件件国宝级文物重见天日,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华章,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
“ 我现在的一切,都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接触考古之前,霍巍是一名驻守在祖国边防一线的战士,“ 雪林哨所” 已成为刻进他生命的地方。
1977 年 1 月,霍巍刚到部队不久,新兵班长便推荐他到团直属勤务队。为更好地锻炼自己,霍巍选择了到条件更为艰苦的边防哨所。
那时,部队正掀起练兵备战热潮,全团从各连抽调战士组建“ 尖子班”。军事素质拔尖的霍巍,成了班里唯一的新兵轻机枪射手。
虽说是新兵,但他的实力没有一个老兵敢轻视。为提升轻机枪点射的命中率,霍巍在老兵教学的基础上刻苦训练,不断琢磨动作要领,射击成绩大幅度提高。对此,老兵们都称他是“ 爱动脑筋又能吃苦的好兵苗子”。
由于军政素质突出,入伍第二年的霍巍,被任命为班长。那段时间,正值哨所搞基建,所需的砖块、水泥等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山下运输。霍巍带领全班早早起床,每人揣俩馒头、带一壶水,就下山背运建材。十几公里的山路,每天只能走一个来回。
“ 当时心里只想尽快建好哨所,压根就没有感觉到累。” 霍巍清楚记得,丛林里多是蛇虫鼠蚁,加上多雨路滑,搬运木材时,他们经常是扶着木材跪行前进。至今,他对背运路上的每块歇脚石仍记忆犹新。
霍巍个子大、体力好,每次背运都是第一个完成任务。为不拖延施工进度,他每天把自己背运的建材送到指定位置后,再返回接应班里的战友。有时进山伐木赶上下雨天,运回一根木材特别艰难,甚至要一天一夜⋯⋯
什么是苦?如今,已退役 40 多年的霍巍告诉记者:“ 吃过当兵的苦,往后遇到啥事都不叫苦了。”
高考制度恢复后,霍巍以优秀班长身份参加了全国统考,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上学期间,他所在连队的战友为保卫祖国,都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边境作战。获知消息后,霍巍一方面为自己不能与战友们并肩战斗而遗憾,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安全担心。
第 1 页 共 4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然而,噩耗还是传来了。
霍巍辗转从战友处得知,在一次战斗中,老连队里和自己最要好的一名战友负伤后牺牲。
“ 我上学临走前,他还和我约定休假时来成都看我。” 战友青春的面庞浮现眼前,但这个约定已经是再也无法兑现的承诺。
那天晚上,霍巍在宿舍里蒙着被子痛哭许久,同时心里也更加笃定了自己的选择。 “ 命运给我选了路,却让我没能和战友们一起上战场,这是我终身的遗憾。” 他坚定地说,“ 我现在的一切,都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绝不允许自己干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