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吉林日报/2025 年/1 月/12 日/第 001 版
从细微着力 为民生发声
——2024 年省政协微建议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抑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ZZ协商会议成立 75 周年大会上强调:“ 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X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 让人民幸福是“ 国之大者”,人民政协既要善于“ 致广大”,也要能够“ 尽精微”。
十三届省政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人民政协工作的总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专门协商机构性质定位,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创新委员履职方式,通过“ 政协吉云” 委员微建议这一载体,将互联网这一“ 最大变量” 转化为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 最大增量”,展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依托网络阵地 创新履职平台
省政协把微建议工作作为服务中心大局、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一项新的经常性、基础性履职工作,依托“ 数字吉林” 基座,为全省三级政协委员量身打造了“ 政协吉云” 履职平台,引导委员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 “ 关键小事” 提出意见建议, 推动委员走进吉林大地和网络云端两个 “ 田间地头”。
制定《微建议工作办法》 ,明确微建议是针对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 关键小事”,以简练的文字或“ 文字+图片” 形式,由政协委员这一特定主体通过“ 政协吉云” 平台提出,经审核受理后交有关单位办理的意见建议。
在“ 政协吉云” 平台开发“ 微建议” 版块,实现委员“ 微建议” 报送、编辑、转交、办理、查询、统计等全流程信息化。设立“ 微建议大厅” 栏目,建立微建议工作“ 委员圈”,让省市县政协微建议工作能够在全省展示、一屏贯通,有效推动微建议的共享和交流;设立“ 提交微建议”栏目,委员按照微建议撰写要求,随时随地提交微建议;设立“ 我的微建议” 栏目,展示委员本人提交的微建议信息,并可进行满意度评价。
通过数字赋能,架起 24 小时不打烊的反映渠道,委员和相关方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进来,极大提高了协商民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同时,微建议以其撰写方便、随时提交和全流程办理的特点受到委员的热捧,成为委员参政议政的“ 神兵利器”。
健全制度机制 激发履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