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日报/2025 年/1 月/16 日/第 003 版人大专刊
与发展同步 与人民同行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2024 年履职综述
本报记者 高枝
2024 年是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7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回首过去一年,从礼敬国家根本ZZ制度的初心笃定,到服务发展的主动作为,从保障改善民生的精准破题,到代表履职的担当尽责,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发展之策、改革之举、群众之盼,以更加坚实的履职实践,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以民主法治之力,护航首都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以坚定信念确保正确方向
“ 郭树德,毛泽东号的司机;华罗庚,数学家;刘英源,老英雄⋯⋯” 2024 年 9 月 19 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 专题展览上,年已九旬的刘世梅看到北京市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依然能清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和职业。
1954 年 8 月,刘世梅在北京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同年 9 月,她和全国各地选举产生的 1200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带着 6 亿多中国人民的期盼,走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 能自己当家作主,感觉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 刘世梅说。从那时候起,“ 人大代表为人民” 的信念就根植在她心里。70 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再度来到中山堂,透过一张张黑白照片,回望一段段流金岁月,刘世梅感慨万千, “ 我们老了,但有更多年轻的人大代表肩负光荣使命,希望大家继续脚踏实地、倾心为民!”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X、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70 年来,在X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我国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现出显著ZZ优势。
1954 年 8 月,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
伟大制度实践,履职硕果累累。70 年来,本市共选举产生历届市人大代表 1.1 万余名,举行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63 次,市人大常委会共召开会议 339 次,开展执法检查 289 次,听取和审议各类工作报告 1400 余项, 做出相应决议或决定 320 余件, 历届市人大代表共提出提案 6649 件、议案 9680 件、建议 6.6 万余份。自 1982 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履行立法职责至今,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已有 174 件,为首都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民主法治保障。
作为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70 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筹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山堂印记” 专题展览,通过回顾X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礼敬国家根本ZZ制度,重温初心使命。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展览累计接待观众 3 万余人次,社会团体 269 个,单日最高接待量近 2000 人次。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再出发。汲取人民代表大会 70 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市人大常委会更加
坚定与X同心、跟X前行。
严格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范围内印送、领学重要学习材料 92 篇;制定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要点及重点任务项目计划,以“ 任务书” 的形式,将一项项工作落点落图⋯⋯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的工作不折不扣贯彻,对改革发展有需
第 1 页 共 5 页

要、人民群众有期盼、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积极主动推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
效能。
以法治护航发展之路
“ 通过!” 2024 年 12 月 31 日上午,《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以法治助力智慧出行“ 驶” 出加速度。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自2020 年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来, 本市已实现 600 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覆盖,头部企业聚集,测试里程超过全国总里程的四分之一。
科技新浪潮澎湃而来。尚在探索的新领域如何规范,有待发展的新业态如何提速,都为地方
立法提出了新课题。
“ 自动驾驶是一项新生事物,发展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条例要适应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兼顾行业发展需求与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既要为新技术留有合理发展空间,又要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三处处长王庆翔说。
立法是划底线,更是筑保障。出台后的条例坚持“ 发展” 和“ 安全” 两手抓,一方面充分支持创新,从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应用研究、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全力助推更“ 聪明的车”“ 智慧的路”“ 强大的云”,另一方面拉紧法律的“ 缰绳”,通过建立安全评估制度、配备安全员和平台安全监控人员、厘清事故责任等制度设计全方位为发展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