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甘肃日报/2025 年/1 月/22 日/第 009 版聚焦省两会· 高质量发展陇原答卷
担当实干率先发展 砥砺奋进勇作标兵
——酒泉市 2024 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董文龙 王国全 谢沛宏
2024 年,酒泉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 1000 亿元大关,提前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实现历史性跨越。
历尽芳华成此景。这一成绩,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敢于拼搏的艰辛实践,生动展
现了担当实干、奋勇争先的精神气质。
2024 年,酒泉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牢省委赋予酒泉“ 率先发展、勇作标兵,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酒泉市第五次X代会确定的“ 1246” 总体思路,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保障安全、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
产业集群崛起 跨越千亿大关
酒泉靠什么拿到“ 千亿俱乐部” 入场券?
“ 关键在于积极主动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千方百计招商引资。” 酒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如是说。
鼓足干劲抓项目、扩投资、育产业,全力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全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助推
产业集群快速崛起。这,便是酒泉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密码。
在瓜州县北大桥风电场,一排排风机迎风矗立,修长的叶片犹如“ 捕风之翼” 划过天空,将无尽的风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清洁能源,向千里之外输送源源不断的绿电。
过去一年,酒泉建成新能源项目 25 个,新增并网 618 万千瓦、储能 303 万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达到 3351 万千瓦。酒泉经开区成为全省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园区、全国绿色工业园区,光热装机规模实现翻番,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酒泉距离全国新能源第一大市的目标仅一步之遥,完成省委部署的“ 打造酒泉亿千瓦级世界清洁能源谷” 目标指日可待。
一块块蓝色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全自动流水线上逐渐成形,一百多辆 AGV 智能运输车在生产线上满负荷运转;100 多米长的风电叶片在园区整齐排列,等待运往发电场⋯⋯
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主战场酒泉经开区,这里生产的新能源装备不仅辐射周边省市,
而且走出国门远销中亚地区。
过去一年,酒泉加强新能源前沿领域探索创新,做大做强“ 风光热氢储网” 六大装备制造产业链,风电装备本地配套能力达 80%以上,光伏装备实现全产业链贯通,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钠离子电池等不同技术路径储能装备均汇集酒泉,光热氢能电网装备加速补链,新能源装备集群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列全省重点培育的三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酒泉经开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 2024 年我省唯一一个上榜的产业集群。全市风电主机、叶片、塔筒三大系统实现本地化生产,具备年产主机2600 台、叶片 2950 套、塔筒 2700 套的能力,年可装机 20 吉瓦以上。
酒泉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并非新能源产业一枝独秀。
过去一年,酒泉市加快现代化工产业扩能提质,汇海能源、中农瑞华等 14 个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与石油化工、煤化工、基础化工耦合发展,智汇格林一期低阶煤热解生产线全面建成。
第 1 页 共 4 页

绿色矿山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出让成交矿业权 47 宗,出让数量和金额超过近十年总和。天宝红沙梁和吐鲁煤矿完成扩能升级,公婆泉煤矿项目开工建设,矿产开发利用成果丰硕。
同时,酒泉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新培育规上企业 55 户,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1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8 户、科技创新型企业 47 户、绿色工厂 6 户,全市规上企业累计达 427 户。
新能源、现代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齐头并进,让酒泉工业强市战略成效更为凸
显。
文旅蓬勃发展 活力不断提升
2024 年,“ 丝路宝藏 文明交响” 敦煌石窟艺术巴黎特展对外展示了千年丝路所承载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