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湖州日报/2025 年/1 月/25 日/第 A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20 日在湖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湖州市代市长 连坤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各方面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围绕加快打造“ 六个新湖州”、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持续深化“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213.4 亿元,增长 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10.7 亿元,实现正增长;预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77551 元和 50797 元,分别增长 4.2%和7%。
(一)着力稳增长提质效,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争取“ 两重”“ 两新” 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46 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 9.3 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65.8 亿元。出台高质量发展“ 69 条”,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面兑现支持发展和企业减负“ 两个 200 亿” 的政策承诺。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7.3%,新增雄鹰企业 3 家、上市公司 6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31 家,蝉联“ 浙江制造天工鼎”。推动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预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4.8%
和 4.4%。狠抓项目引进推进和投产达产,备案 3 亿元以上项目 207 个,其中 50 亿元以上项目 7个;预计省“ 千项万亿” 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 130%左右,莱宝高科、三一高空机械等项目开工建设,吉利 smart、利羿精密、智芯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6%。千方百计稳外贸促消费,预计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 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3.9%。全力加强要素保障,制造业贷款增长 15.2%,新供工业用地 1.2 万亩。
(二)持续加力创新驱动,新发展动能加快培育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 3。创成全省重点实验室 9 家,工控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外部资源共建 10 个研发中心,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地磁大科学装置研究院入选首批省地协同科技重大专项, 全省首台硼中子治疗装置研制成功。 深化招才引智, 建设 “ 青创新城”,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新招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350 个,聚引大学生等各类人才 9.2 万名,新增技能人才 5.4 万名,人才资源总量增速居全省首位。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30.6%,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11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1139 家,获评省科学技术奖 26 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4%,入选国家北斗规模应用和“ 车路云一体化” 试点城市。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着力打造“ 企业最有感” 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域构建“ 中心+驿站” “ 线上+线下” 企业服务体系,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被推广至全省。全面落实民营经济省
第 1 页 共 7 页

“ 32 条” 和市“ 39 条”,7 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净增经营主体 1.4 万家。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 24 项、省级改革试点 67 项,绿色金融改革持续深化,绿色财政改革积极推进,获批全省唯一转型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湖杭高速建成投用,浙北高等级集装箱航道全面贯通,沪苏湖高铁如期建成通车,实现全部区县通高铁。成功举办“ 上海周” 系列活动,206 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 一网通办”。促进“ 五外联动”,启用东盟海外营销中心,推动童装、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出海拓市,实到外资总额和增速均居全省前列。19 批次外国政要团组到访,外事赋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大力推进减污降碳,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全力配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实施治气攻坚进位专项行动,省定“ 三大减排” 任务全面完成,PM2.5 平均浓度、空气优良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首位。获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全国试点,荣获全省首批“ 大禹鼎一星金鼎”。“ 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扎实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统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耗双控,腾出用能空间 45 万吨标煤。实施工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示范企业占比居全省前列。贯彻实施《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 ,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主导制定《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 ,生态警务模式被推广至全国,绿色发展湖州经验在联合国环境大会等国际场合亮相。
(五)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乡品质稳步提升
市、县、乡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持续做优城市形态、做强城市功能,南太湖未来城、西塞科学谷等重点片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区夜游长廊建成运营,“ 青绿游廊” 步道开工建设。建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 13 个、未来社区 12 个,改造老旧小区 14 个,打造“ 美丽小区” 156 个、“ 美丽街巷” 107 条,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城市绿道、“ 席地而坐” 场所投入使用。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新改建地下管网 398 公里,杨家埠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深化新时代“ 千万工程”,完成全市域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富裕省级试点任务,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32 个,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实现“ 五连优”,连续两年夺得“ 神农鼎”,青年入乡发展经验做法被推广至全省。深化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推进“ 多田套合”,建成集中连片耕地 10 万亩,粮食生产实现“ 八连增”。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全面完工,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建成投用。
(六)更好满足群众期盼,民生福祉切实增进
深入实施公共服务“ 七优享” 工程,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部区县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发展 A 等水平。公立医院改革连续 6 年领跑全省,市中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心医院二期、市第一医院红旗路院区项目加快建设。深化“ 扩中提低”行动,城镇新增就业 7.7 万人,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 8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 95%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8%。“ 一老一小” 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困难群众医疗费用综合保障率达到 95%。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每年减少房贷利息支出约 7.2 亿元、 惠及家庭 18 万余户。成功当选“ 东亚文化之都”,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 非遗里的中国”“ 艺术里的中国”
陈列馆建成开放,新建城市书房、文旅驿站、乡村博物馆等新型文化空间 49 个。中国书法兰亭奖、摄影金像奖、电影金鸡奖获奖数创历史最佳。湖州健儿季博文勇夺奥运金牌。深化“ 拔钉除患” 专项行动,推动“ 警应消+N” 制度体系标准化建设,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 双下降”,夺得全省首批“ 安全发展鼎”,平安湖州建设有望实现“ 十八连冠、二星金鼎”。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对口支援协作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审计、统计、侨务、港澳台、史志、档案、咨询研究、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X要求,扎实开展X纪学习教育,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各方面的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 266 件、市政协提案 338 件。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
第 2 页 共 7 页

腐败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